

关于吃的那些事儿
应逸健
阿健是个“吃货”,对于美食的诱惑是没有抵抗能力的,这从他的外形中便可得知一二。阿健长得肥头大耳,大腹便便,他的家人经常拿他开玩笑:“你这个形象倒是挺像《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的父亲还经常摸着他的头叫他“猪头三”。对于家人的玩笑,阿健当然从不放在心里,他经常笑着说:“能吃就是福。”
阿健出生时就比其他孩子难带得多且行动不便。幼时吃东西,每次总是吃一点吐一点,他妈妈有时一天要喂他十多次。稍大时,咀嚼能力也要比其他孩子要差一些,只能吃一些流食。他的家人为了他的营养,每天变着法子让他吃下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比如把各种鱼去骨捣碎拌在粥里给他食用,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这种情况直到他六岁时才有所改善。
小时候阿健由于身体原因,极少到外面去品尝美味,他的奶奶、外公总是想着法子给他做好吃的。他的奶奶每天出去买菜时总是问他:“你今天想吃什么?”每当阿健对奶奶所做的菜说好吃,并吃了很多时,他的奶奶总是露出会心的笑容。他的外公总是在周末打来电话问他:想吃什么?有时外公也会包些他喜欢吃的包子与饺子送来。那时阿健奶奶与外公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阿健很少能外出品尝到美食的失落感。于是阿健的嘴在两位老人的“培养”下变得格外的刁钻了。现在阿健回想起那时的事儿,都不敢相信曾经那么不会吃而且瘦小的自己,现在因为会吃而变成了这副肥头大耳的模样。
随着年岁的增长,阿健终究是要走出家门来到外头的。有一家不大的面馆从他踏入社会开始就一直陪伴着他。记得那是2008年1月的某一天,这也是他上班没几天的日子,他的发小到他的单位来看望他。到饭点时,他就与发小来到这家小面馆吃中饭。阿健刚走进这家面馆时,一个身材挺高,操着一口浓厚的宁海土音的中年人看他行动不便,就赶紧走了过来,为他拉出了椅子,招呼他坐下,亲切地问他想吃什么,并耐心地向他俩推荐了一番。
阿健与发小点好菜,用餐时,老板又走了过来,递给阿健一个联系电话,对他说道:“你以后想吃什么可以来电,我可以帮你送来。”发小问道:“老板你这里有外卖吗?”老板摇摇手轻轻答道:“不送的,但他我愿意帮助。”用餐完毕后,阿健出门时抬头看了看这家店的名称:北斗星面馆。
从那以后,阿健成了这家面馆的铁粉,中午经常会打电话去订餐,老板与老板娘总是很快速地把热腾腾的饭菜按时送到。阿健与他们也逐渐熟络起来,从开始称呼他们为老板、老板娘,到后来就叫他们为叔叔、阿姨,从一开始死板地按牌点菜到后来的自主点菜。北斗星面馆里的饭、菜、面,是阿健踏入社会后吃得最熟的味道。
后来阿健由于公司搬离离开了原来的地方,不知什么原因北斗星面馆也搬离了原来的地方,阿健一度找不到这家店。直至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斗门张阿健又见到北斗星面馆。“北斗星面馆”这几个字对他来说是多么熟悉,于是乎他望名而进,结果与阿健的期待是一样的,还是原来的叔叔,还是原来的阿姨。叔叔看见他,三步并两步走上前来说道:“你今天是吃牛杂炒面干还是土豆牛肉饭?”这是阿健原来在这里点得最多的两种食物,阿健愣了一下,脱口而出:“照旧。”叔叔就对厨房里的阿姨说了一句:“小应照旧。”阿姨回了句:“哦。”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好像这八年从未曾离开过。当阿健用餐以后,叔叔依然像当年一般把他送到门口,看着他离去。北斗星面馆从那以后,又成了他与他发小常去的老地方。
阿健是个既喜旧也喜新的人。对于他这个吃货来说,美食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最近一段时间,他在同事推荐下爱上了正豪大大鸡排。这家店位于宁海繁华的时代大道,号称宁海天一广场的西子国际的美食广场。这家商铺并不大,但生意挺火爆,在周末之时总是要排队等待。
有一次阿健来到此处,正值人多之时,他有些不知所措,一位鸡排店的年轻员工看到这个情况,帮他指引到一旁的椅子上,轻轻说道:“您在这里待一会,马上就好。”一会儿,热乎乎的鸡排递到阿健手里,阿健结完账转身想走之时,那位小青年连忙从操作台跑出来用手扶着阿健的手臂对他说道:“我陪你走出去,现在是高峰期人很多。”这让阿健甚是感动。在回去的路上,阿健了解到这是来自宝岛台湾的鸡排,至今已有24年历史,它是宝岛第一鸡排,曾在台北士林夜市创下一天3000片的销售记录。据说这块鸡排还有一个特点,不能用刀切成一块块,这样鸡排的味道会有变化的。阿健听到这里忽然想到这不是和台湾中国大陆一样吗,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真是大鸡排包含着大情怀。不知不觉那位小青年把阿健送上滴滴车,阿健坐到车上看着手中热乎乎的鸡排,脑海中突然想起去过台湾的旅游者说过的一句话: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呀,这家小店最美的也是人呀。
阿健喜欢吃,喜欢美食的美好味道。这些美好食物和充满爱与正能量的人们,对于十分感性和行动不便的阿健来说,是多么的温暖。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