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3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产经周刊
2017年03月22日

回到莒根

静观

【品读家乡】

从新昌莒根开车到宁海西溪,需要两三小时。如果是徒步,从莒根出发,经巧英、深甽再到西溪,恐怕需要十余个“两三小时”了。

700多年前,我的先祖就是沿着这条路线,带着行李,携儿带女,翻山越岭到达西溪,从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徐氏一族,也成为当年西溪乡的“大族”,直到十几年前因建造水库,再次迁徒。

无论是在西溪,还是现今的迁居地,新昌莒根一直被村里人奉为“圣地”。年年清明日,全村倾巢出动,去莒根“拜太公”。有车的开车,没车的搭车,搭不到车的,就直接步行——挑着担子,一步一步走到莒根村口的总太公坟,只为了给太公上炷香,加些土。

几百年来,西溪人与莒根的族人,一直互通款曲。儿时每年正月、清明甚至开桥、做寿,村里请戏班子做戏时,总是先问问新昌的戏班子有没有空。莒根村里的人来了,饭、菜也会盛得满一点,毕竟是自家人嘛。

也许是树挪死人挪活,当年迁移到西溪的乡人,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现已有一千多人,七代辈分。而驻留在莒根村内的徐氏族人,至今仅三百余口。莒根距新昌县城五十公里,离巧英乡近二十公里,无汽车直达,交通很不便利,但也保留了村庄的原生态。

莒根就在巧英水库旁边,依山傍水。水是碧绿澄清的水,岸边三三两两地站着笔直的水杉,水库中央还有小岛,风景很入画。毛竹举目可见,这几年又种上了果树、苗木,还有油菜花。要是春天去莒根,一路上红粉粉绿油油黄灿灿的,甚是热闹。

村民的房子一律依山而筑,坐北朝南,不同时代的建筑,在这儿泾渭分明。最早的是泥屋,四平八稳,简简单单,黄色的外墙缠满了绿藤,虽才一两间,但别有风味。更多的,是那种成排成排的房子,十几户人家连成一排,共四五排,均为砖瓦结构:前面是道地,右侧堆着劈好的柴爿,屋顶上垂下来几只木钩,挂着葫芦、带豆种、包芦种;中间是房间,一楼烧饭,二楼睡觉;推开后门,有水槽,石捣臼,每户一份;后面还有平房,供堆放杂物饲养猪羊所用,也是每户一间。这几年,莒根也添了不少新建筑,红砖绿瓦,象征着时代的变迁。

当然,不管是黄泥屋,瓦屋,还是新建的水泥屋,都“我家大门常打开”。莒根人很好客,远方的游客、驴友来了,总是一把拉了进来,先端上一碗蜂蜜茶,再下一锅水饺,肚子不吃得圆滚滚的,就不让你出门。

若能与莒根人攀上亲道上故,那更是不在话下了。吃完了,还得把你的包塞得满满的——水果、零食……莒根没有十里长亭,只有十几里山路。临走时,莒根人会陪着你,一路步行,一路絮叨,直送到十几里外的车站,等客人上车了,才离开。

莒根村内有“偃王亭”,供奉着周朝时那位因“仁义失国”的徐偃王,现如今,徐偃王也被徐氏后人奉为共祖。也许,莒根人的古朴,就是源于这位徐氏共祖吧。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