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3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九峰副刊 公告
2017年03月29日

全真高道伍止渊

阅读量:2361    本文字数:1394

■章云龙

黄岩方山,文化积淀深厚,儒释道共存,林木阴翳,寺观众多,是修道的好去处。原九峰寺在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方山一役后,到同治年间由时任县令的孙  建起了九峰书院,书香阵阵。1930年,伍止渊大师以募缘来的60元银元购得黄岩九峰书院西侧桃花潭南边的荒坡山地一块,兴建大殿三间,厢房五间,临水凉亭一座,并栽树植竹,整修桃花潭,观名为九峰玄都观。说起玄都观,不能不说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与《再游玄都观》,这两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印记的作品。“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游玄都观》)与“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诗词虽有讽刺权贵之意蕴,但都有道观、道士、桃花之实景或意象。玄都观初起于何时何地,现在不得而知。但清同治年间(1862-1874)衡山玄都观却是道教著名宫观,一直到现在都负盛名。我想,伍止渊大师在九峰建起的玄都观(也称小玄都观)当与此文化传承有关。

小玄都观柱悬平阳朴道人书联:“觅一壑幽枝,辗转尘埃教息马;借九峰片席,逍遥世外好栽桃。”周植花木,桃花灼灼,宛如仙源,开九峰公园园林化之先河。历史记载,1929年,九峰学村暨伍止渊大师率弟子浚桃花溪,成一泓碧水。靠南岸建攒尖单檐方凉亭一座,名镜心亭。此亭三面临水,外方四柱,顶住翘檐。内方四石柱,上承穹顶。镜心亭几经修缮与重建,石柱联语至今仍在,民国地方名流的遗墨成为九峰一道亮丽的风景。

1933年9月,县城仓头街大火,伍止渊与许某从上海筹募,置消防车1辆,作公益事业。同年,任委羽山大有宫监戒大师,为八大师之一。1937年,伍止渊大师被礼请到浙江天台山桐柏宫任住持。天台山桐柏宫始建于东吴赤乌元年(238),由孙权遣葛玄开创。鼎盛时期为唐代和宋代,当时楼台争耸的宫观有三十六处,有千僧万道的规模。朝廷先后任命曾几、陆游、朱熹等领管,历代御赐极为丰厚,为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庭。1937年—1949年间,伍止渊在桐柏宫任住持,当时桐柏宫被日机炸毁,剩破屋十余间,道众四散。他一方面修宫观、整宫规,另一方传功法,疗疾救人,受到乡邻病家的感戴,全真南宋祖庭由此得到中兴。曾有人赋诗一首赞誉伍止渊大师:“真人伍止渊,积德在人间。明心达本来,见性是金丹。”

1949年,伍止渊大师回到小玄都观,继续他的传道、治病。浙江大学生科院退休教师阮积惠与他结缘颇深。1960年,阮积惠得了一场大病,饥寒交迫,伍大师帮助了他,还在九峰玄都观大殿辟出三分之一,让阮积惠温习功课,他还专门赋诗一首,勉励阮积惠好好学习。阮积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大学生物系,人生由此改变。

在中国道教界,伍大师声誉甚高,历任黄岩县政协第一、二、四届委员,黄岩县第四、五、六届县人大代表,著有《静坐却病生理学》一书。他与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和蒋宗翰方丈为师友。1962年,陈撄宁先生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蒋宗翰方丈任副会长,均住北京白云观,礼请伍止渊大师到北京白云观,讲授并指导蒋宗翰方丈兼任北京白云观方丈的隆重升座仪典。1966年8月10日大师仙逝,遗骨葬九峰魁星岩下。1983年,小玄都观拆除改建茶楼。1991年冬,为纪念伍止渊大师,九峰人民公园专门在原小玄都观边刻立《伍止渊大师事略》碑文,纪念这位从黄岩走出又归依黄岩的中国道教大师。

九峰有幸,这位力主筹建成立九峰人民公园的道教大师与九峰的缘分并不以肉身的消失而逝,他的道学、善行早已融入方山这座名山之中,并成为九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全文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