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6月02日

认准了就努力去做

——记江苏泰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如俊

本文字数:961

本报记者 钱朦 特约记者 唐桂军 通讯员 王维

 

 

他,只有职高学历,从做密封件起家;如今,他的企业为国家铁路总公司提供产品,并取得唯一许可证。他,就是江苏泰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如俊。

许如俊是大伦镇朱宣村人,1999年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因学历不高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当时他有个亲戚从事密封材料生意,他便跟着学做生意,这一做就是8年。

2008年,许如俊多方筹资100万元,创建了泰力机械密封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密封材料产品。2012年,他投资1000万元新建6000平方米厂房,并购入先进生产设备100多台。

密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如俊意识到,如果不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公司发展会停滞不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国家铁路总公司面向全国征集开发集装箱超偏载检测装置项目方案后,他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试一试”!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来说,想要生产新产品难于登天。虽然遭到了亲人和朋友的反对,但许如俊决心“破釜沉舟”拼一把。在朋友引荐下,他结识了一些高校教授,并招聘了部分技术人才,组建了临时团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团队拿出了初步技术方案。可当许如俊兴冲冲地拿着方案去中国铁路科学技术研究院申报、洽谈时遭到了质疑: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人和一家成立不到5年的小企业,在自动化控制项目上没有业绩,想要生产集装箱超偏载检测装置属于天方夜谭。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许如俊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需要铁路部门预付科研经费,所有经费由自己承担。最终在专家组集体讨论下,许如俊赢得了项目。

拿下项目后,许如俊丝毫不敢懈怠,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研发,一年后研制出第一台样机。在铁路部门协调下,许如俊到铁路货场反复试验,发现问题立马改进。考虑到国内南北温差大、季节温差大的因素,许如俊走南闯北,往返于广州与哈尔滨之间,一晃就是4年。2016年3月,许如俊的产品达到了使用要求。同年5月,产品通过中国铁路科学技术研究院专家组第一阶段验收;7月,产品在芜湖铁路货场演示,得到了上海铁路局高度评价。如今,许如俊团队研制的铁路集装箱超偏载检测装置在上海铁路系统广泛应用。

回忆起那段经历,许如俊说“感觉生活里只剩下了研究和做试验”。“因为学历不高,我想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复杂,认准了就会努力去做,但需要比别人花费几倍甚至更多的精力。活着就是为了奋斗。”许如俊希望未来中国的铁路和港口都用上自己的产品,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