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毕业季,如何选择就业地
本报记者 李芩
本文字数:1754

转眼间,又到一年毕业季,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们,对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未来之路有些迷茫。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创业,还是外出闯荡、拼搏一番,成了摆在大多数毕业生和他们父母面前的两难抉择。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毕业生们如何选择?他们的父母是怎么考虑的?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开展了调查走访。

倾向回家乡的毕业生相对多了

6月7日,家住五星街道五星小区的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大四准毕业生张杰告诉记者,近日他已经通过某单位人员招录体检。“我一直打算毕业后回家乡找一份与我大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现在终于能如愿以偿了。”

2015年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审计学专业的夏月毕业后留在云南一家企业工作了2年,也于今年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原本以为能适应云南的生活环境,但是真正面对一人独自在外时,又有点不踏实,看到同一年毕业回家乡工作的同学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我也毅然决定回来就业。”夏月坦言。

南京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袁梦丹却觉得,自己是学设计的,回家乡发展的前途和机会,不如大城市好。“我自己的想法是去上海或者北京,继续从事设计这一行。”袁梦丹在纠结之后,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追逐自己的梦想,等自己在这一行积累了经验,也可以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毕业生关于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的争论,已经持续多年了,但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一年,许多年轻人依然在为“留下”或者“回家”而纠结。据网上一项不完全数据统计,与以往相比,倾向回家乡的毕业生相对多了,甚至还有在异地工作三至五年后,还是决定回家乡发展。

务实的考虑,也折射了家乡的吸引力

在南京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读研的晓彤今年即将毕业,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内心很矛盾:“如果能在南京进入华为、宏图三胞这样的大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会很不错。但要在南京定居,我心里又打鼓,在外面工作肯定要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和太多不可预见的困难,我不想生活太过奔波,还是回到家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家住南洋镇方向村的陈建国的儿子是苏州科技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前几日跟父亲商量毕业后想在苏州工作。“孩子想在外打拼一番让我们享福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我这一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让我去大城市,还真不习惯。其实,我们还是希望儿子回来工作,在家乡买房子成家压力相对较小,生活能轻松点。”

务实的考虑,折射了家乡的吸引力。大城市的机会多、选择空间更大,这是大学生选择去“北上广”的普遍理由。但是,毕业后回到亭湖工作,不仅经济负担轻,生活压力小,能就近照顾父母,更主要的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感受到了亭湖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比在外地更加适合发展的舞台。

“如今,亭湖的发展日新月异,环保、光电、物流等新兴产业越来越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各类扶持政策覆盖范围广,在家乡踏实工作,也能闯出一番天地。”盐城工学院大四学生季慧参加了我区不少企业的招聘面试,信心满满。

适合是关键,回报不能忘

针对毕业生“去远方”还是“回家乡”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教授郝宏桂,他认为,选择就业地域,“适合”才是关键词。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地域。

“很多毕业生考虑到大学时所学的专业,认为回家乡工作,会有些专业不对口,就业途径窄小。”郝宏桂说,这个观念已经不符合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今,大学生回家乡就业的政策非常多,先后出台了创业补贴、税费优惠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引导毕业生回乡创业。

“为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我区还积极为毕业生和企业‘牵线’,与企业对接,建成2家省级、22家市级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每年邀请1-2所高校的大学生来企业见习,通过见习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6月5日,区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学生回报家乡不能忘。”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亭湖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撑,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多多关注家乡、了解家乡,服务家乡、回报家乡。

“美丽的亭湖是我的家乡,毕业后在外打拼了这2年,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次我选择回家就业,就是要奉献青春,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在大学生返乡创业座谈会上,夏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