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芒种忙种悟人生
■广荣
本文字数:1581

农时二十四节气之第九节气——芒种。今年芒种节气在6月5日。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农民忙得不亦乐乎。”

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南宋·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插秧忙的画面。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梅雨期间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民间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然而我们久居城市,已感受不到田野里的忙碌景象,这个时候,还得去郊外走一走,看一看秧苗碧绿,一派生机,体验一下“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忙碌场景,补上人生必备一课。

古时候,“芒种”节气,民间还有风雅之事:那就是祭饯花神。《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写过,“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民间有句俗语叫做:“芒种蝶仔讨无食。”意思是到了芒种,百花开败,蝴蝶没有花粉可采了。所以,芒种时节,要送别百花,期待来年春天。《红楼梦》记着,大观园里的女孩子都齐集饯行花神,充满了浪漫与欢喜,可是发生了许多不和谐的事情。其中就有宝黛葬花,黛玉吟《葬花吟》。脂砚斋主人有一个经典的评语是:“《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饯花日诸艳毕集之期。”也就是说,《葬花吟》是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开始。大观园中的众女儿最后的结果都是归源——沁水,整一个大观园就是一个葬花之地。《红楼梦》有“冷月葬花魂”之句,是因为黛玉就是大观园中的花魂,她饯别花神,并吟出千古绝唱的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感叹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人要看透自己,人生在世,不会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