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人民的名义”反腐没有禁区

    本文字数:748

江德斌  文   天成  绘

“《人民的名义》,真正的好剧”、“《人民的名义》,现代版官场现形记,真心好看”、“《人民的名义》尽显官场生态,真的太精彩了,就是更新太慢,看得人心焦啊”。沉寂十年的反腐题材剧高调复苏,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交相辉映。(据4月5日《华西都市报》)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用来衡量《人民的名义》,一点也不为过。在玄幻剧、IP剧、小鲜肉、小鲜花当道之际,一众老戏骨担当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走红看似偶然,其实是现实的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倡廉力度空前,文艺创作却没有反映出来。《人民的名义》则填补了反腐题材空白。

观众不仅折服于老戏骨的演技,亦对剧中反映出的贪腐细节、官场众生相、底层群众生存状态等津津乐道。《人民的名义》已然成为现象级电视剧,连诸多90后都开始追这部剧,老戏骨的粉丝团纷纷成立,“达康书记表情包”亦在网络上流行开来。

恰如导演李路所言,文艺创作只有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关切,才有恒久生命力。“大时代面前,文艺不能缺席。反腐剧沉寂多年,一旦回归就必须做成经典。”国民之所以热捧《人民的名义》,不仅是对良心之作的认可,也是在对政府反腐政策的支持,希望看到高压反腐持续下去,并逐步完善反腐制度。

反腐败没有禁区。不仅“打老虎”,也“拍苍蝇”,还在海外“猎狐”,织成了一张天罗地网,让贪官无处藏身。就如《人民的名义》里尤勇饰演的“小官巨贪”,过着“双面人生”的生活,贪腐金额高达2.3亿元,现金堆满别墅,却不敢花掉一分钱,知道自己迟早会被抓。

用文艺作品来描述反腐现实,让民众看到政府对腐败行为的强硬态度。《人民的名义》打破了反腐剧禁区,赢得一致赞赏,也预示着反腐需要“脱敏”,不能忽视舆论、文艺创作的力量,要放开束缚,形成社会集合力量,共同与腐败行为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