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9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7年09月12日

传承红色文化 深化党史研究

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秋收起义在修水”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张 婕 实习记者 钟贺燕 樊亚琴 周 青) 9月10日,来自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史志办的领导,党史、军史专家、学者,秋收起义亲历者后人共聚一堂,出席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秋收起义在修水”座谈会。大家围绕秋收起义90周年历史展开研究探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县委副书记欧阳明华主持,县领导袁汝琴、黄振球、樊敏事、王珍、樊荣出席。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卢大有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修水在秋收起义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他说,90年前,秋收起义率先在修水爆发,修水创造了“三个第一”的丰功伟绩,在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修水人民不仅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付出了巨大牺牲。进一步深化秋收起义历史研究,既是弘扬党的历史,准确把握秋收起义的历史定位,是对革命先烈先辈最好的缅怀和传承;也是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提升地方党委政府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为和担当;更是深化党史研究,积极发挥资政育人作用,让党史工作服务现实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第一研究部原副主任、巡视员李蓉和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余伯流作主旨发言。

李蓉详细分析当时的革命背景和革命环境。她指出,秋收起义的爆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有了崭新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克服自身错误的重大举措。回顾历史,秋收起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篇章,留下宝贵财富。纪念秋收起义就是要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不忘初心,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敢走新路。

余伯流围绕修水在秋收起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发言。他说,修水在秋收起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凸现“四大亮点”。修水举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军旗,毛泽东最早提出“打出共产党旗帜”。1927年9月初,师长余洒度指令陈树华、何长工、杨立三等3人在修水县城商会设计军旗。修水诞生了秋收起义的主力第一师,番号是一支军队、两块牌子,组建军队番号对内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对外是“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修水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修水第一师打响第一枪不是自发的,而是遵循中共湖南省委和前委书记毛泽东的决策,有序进行的。修水第一师“打响第一枪”的含义,具体所指的就是授旗、举事、开拔、进攻。修水的起义将士走上了伟大的井冈山道路。秋收起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永放光芒。

部分与会嘉宾作交流发言。

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军史专家马沈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在修水诞生,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有镰刀斧头,代表工农;在旗面的左侧旗与旗杆相连的一条白边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史料来佐证军旗上的标志是镰刀与斧头,毛泽东的第一首军旅诗《西江月·秋收起义》中有说到“军叫工农红军,旗号镰刀斧头”。1942年4月28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样式统一,中共党旗样式长宽为三比二的比例,左上角有镰刀与锤子,经历了从“斧头”到“锤头”的重大改变,无五角星,他说,希望将原汁原味的旗帜呈现给大家,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脉相承。秋收起义警卫团五连连长、三湾改编后前敌委员会委员宛希先之继孙黎朝阳,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余贲民之孙女余汨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八大处之一的军需处处长陈毅安之孙陈正烈,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侄孙卢国钊等分别发言。

与会人员还为我县红色旅游开发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浔阳区法院原党组书记张力军说,修水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要规划好、发展好,打好红色文化这张牌,下好规划旅游线路和建立纪念英雄雕塑两步棋,编好一本书,成为修水红色文化传承的教材,讲好秋收起义的相关故事。

欧阳明华说,座谈会深入探讨,广泛交流,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为进一步研究、宣传秋收起义在修水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论述和详实的历史依据,也为修水发展红色文化、弘扬秋收起义精神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县将巩固和扩大座谈会成果,进一步激励全县人民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埋头苦干的创业者,让秋收起义精神在修水这片红色热土上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