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10月11日

农业生产活力焕发 农民生活持续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农村篇

阅读数:1513  

蒋爱生 蔡海为 乐 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致富增收等各项工作,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农业建设保持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农业生产能力持续稳定,种养业全面发展

(一)粮食生产平稳健康发展。2012-2016年,除2016年因灾减产外,全区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保持丰收,粮食总产始终保持90万吨以上(详见表1)。

(二)畜牧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

1、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淮安区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我区积极应对禽流感疫情、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区肉类总产量略微波动,呈先增后减趋势(详见图1)。

图1  2011-2016年淮安区肉类总产量

单位:吨

2、规模养殖比重不断增大。近几年,受全国畜禽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影响,我区部分小型规模户及散养户由于养殖成本较高、防疫水平较差等原因,导致自身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逐渐被淘汰出养殖行业,全区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2年至2016年,全区生猪大中型规模(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养殖比重由57%上升到68%,蛋鸡大中型规模(年末存栏2000只以上)养殖比重由85%上升到90%,肉鸡大中型规模(年出栏20000只以上)养殖比重由85%上升到90%。

(三)水产品量质双提高。2016年,我区水产品总产量为56635吨,比2011年增长8.0%,年均增长1.6%。全区淡水养殖水产品亩产535公斤,比2011年增长32.4%,年均增长5.8%。水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甲壳及贝类产品产量4988吨,比2011年增长7.8%,年均增长1.5%;2016年甲壳及贝类产品产量占淡水水产品总产量的14.6%,比2011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地流转由2012年69.67万亩增至2016年的82.99万亩(详见图2)。2016年流转土地面积占全区实际经营耕地面积的76.9%,土地经营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小农分散经营转变为新型的适度规模经营。

图2 2012-2016年淮安区土地流转面积

单位:万亩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全区共新建或改造农路计501公里,使农村公路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脉”和“加速器”的作用。截至2017年6月底,全区共拥有各类农用闸、桥、涵、泵站共计15317座,比2012年6月份增加2550座,增长20.0%。其中,排灌泵站1061座,增加283座,增长36.4%。农用机械总动力100.63万千瓦,比2011年增长41.0%,年均增长7.1%;大中型拖拉机3940台,比2011增长75.7%,年均增长11.9%;小型拖拉机1.27万台,比2011年下降48.6%;联合收割机3259台,比2011年增长62.9%,年均增长10.2%。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全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增收致富成效显著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6年,我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25.6元,较2012年增长48.6%,年均增长10.4%;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9505元,较2012年增长50.7%,年均增长10.8%;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为30.9%,消费质量不断优化,消费结构不断向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和汽车、计算机、空调等现代化耐用品消费优化。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2.2辆,比2012年增加5.4辆,增长79.4%,在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增长速度最快,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区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动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深入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