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回首梦牒牒 相忆情依依

    本文字数:661

陈家声

算起来,《江苏工人报》的报龄只比我大3岁。30多年前的初识,始于我从一个农民变为一个企业搞宣传报道的职工,那时,我们都很年轻。

那是到处莺歌燕舞,人人意气风发的改革开放初期,《江苏工人报》以面向企业改革,贴近职工心扉的鲜明特质,深受职工喜爱,报纸订到全厂班组和个人。那时,我报道的关于所在企业的任何消息,只要在《江苏工人报》上一露面,便会在全厂职工中引起反响。

在那段岁月里,除了写新闻通讯,我还时不时地写些诗歌、散文、小说啥的寄给《江苏工人报》副刊上发表。回想起来,我文学梦的发芽、出土,正是植根于《江苏工人报》副刊那块园地,那方沃土。

记得当时,《江苏工人报》副总编、著名诗人杨德祥发起成立了“江苏省职工诗社”,我荣幸当选为诗社理事。杨德祥老师经常组织带领我们到省内一些煤矿、工厂采风,并以《江苏工人报》副刊为依托平台,与江苏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了首届“江苏省职工诗歌大赛”。我的叙事诗《醉猿州的故事》还在大赛中荣获了二等奖。一等奖被南京诗人代薇、蔡宁夺得。我的奖品是当时唱响荧屏声频,“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段情”广告歌里唱的那台燕舞收录机,我的获奖诗歌,被江苏电视台拍摄成音舞诗话专题片,在“职工知音”栏目播出。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获得诗歌大奖,真正感受了一回什么叫“一诗成名”的味道。

回首梦牒牒,再忆情依依。30多年来,我的《江苏工人报》情结始终浓郁着,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时间容许,都会找来《江苏工人报》细读。这期间我虽搬五次家,但当年《江苏工人报》刊登我的所有作品剪报、获奖证书、连同那台燕舞收录机,都仍收藏在家里,珍藏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