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突出精准帮扶 擦亮服务品牌
奋力推进残疾人共建共享高水平小康进程
———灌南县残疾人联合会五年工作回顾

省残联杜晓镇副理事长来灌调研残疾人之家建设工作

省残联胡乃亮副理事长来灌调研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快速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也是我县残疾人事业实现快速发展、残疾人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残联坚持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关爱残疾人、构建和谐社会为动力,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打造亮点,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社区康复合作项目成果奖”、“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县委、县政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政府主导,强化政策引领,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逐年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力度,坚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人大、政协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检查视察。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各自工作范畴,倾力相助,齐抓共建,全县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残疾人事业综合管理服务机制。领导重视,组织到位,保证了各项残疾人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突出兜底保障,强化民生改善,残疾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一)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紧紧围绕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坚持落实“普惠加特惠”政策,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积极推动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更大范围、更高标准地惠及广大残疾人。一是落实生活救助政策。全县4820名城乡贫困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6792名持证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待遇,占全县持证残疾人的45.3%。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县财政为农村重度残疾人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参保率达100%;将农村残疾人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对特困残疾人承担的新农合个人筹资部分由县财政专项资金解决。三是落实住房救助政策。将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城市住房保障和救助体系,为残疾人无房户优先安排经济适用房,对在县城买房的农村残疾人给予购房补贴,减免相关税费。联合扶贫办、住建局等部门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实施草危房改造,发现一户,改造一户。

(二)康复服务全面开展。以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为重点,着力打造残疾人康复服务长效机制,实现服务意识日益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一是实施康复救助工程。开展0-6岁周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369人次,7-14周岁残疾儿童巩固性康复56人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20例;验配助听器385台,配发大拐、小拐、轮椅、四轮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共13类11065件;装配普及型假肢109例;为1658人次精神病患者提供年均1000元的服药补贴,为117人次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住院治疗服务;开展系统化成人康复训练16370人次,提供社区康复训练服务11430人次,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二是实施精准康复服务工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基础性与个性化服务,签约残疾人11680人,提供服务11620人,服务率达99.49%,康复服务率名列全市之首。三是实施嘉道理社区康复项目。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社区康复合作项目是英国籍犹太人嘉道理家族在我国投资实施的慈善项目,全国共有18个县实施该项目,我县是江苏省实施该项目的唯一县份。按照项目要求,我县以“全人发展观”为指引,深入开展残疾人健康康复、生计发展、全纳教育、社会融合等方面综合服务,惠及残疾人20000余人次。

(三)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将残疾儿童教育纳入普九义务教育总体规划,推进残疾儿童走进校园,努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形成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共同发展的融合教育新格局。一是大力发展康教结合。投入50多万元,建立全市首家以残健共融为主旨的“七彩乐迪”儿童之家,接纳智力、听力残疾儿童57名,健全儿童51名,让普幼特幼同伴同学、和谐共处,构建“彼此关爱、相互包容、多方支持、共同进步”的融合教育环境。二是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联合县教育局出台《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全纳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不具备入学条件的重度残疾儿童,安排辖区学校的责任教师以及助残志愿者实施送教上门,累计提供教学服务2157人次。三是深入落实教育补贴政策。建立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教育补贴制度化政策,高中阶段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高校阶段每人每年补贴1500元,为全县126名高中、高等教育阶段的残疾人学生发放教育补贴15万元,为116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助学补贴13万元。

(四)就业培训扎实有效。按照“平等、参与、共享”原则,积极完善以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环境,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一是强化培训培育人才。举办电动车修理、计算机应用和电子商务、补鞋等培训班66期,培训1230人次;举办种养殖业培训8期,培训残疾人415名;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11期,用工单位雇主培训5期;创建市盲人按摩合格机构5家、示范盲人按摩机构1家。二是加大投入搭建平台。按照省、市残联建设要求,投入50万元对县残联原办公场所进行装修改造和配套设施投入,建立县级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中心,中心设有服务大厅、展能中心、实训室、培训室和电商孵化室等功能室,已开展求职登记、才能展示、电商创业、服装培训等工作。三是拓宽渠道促进就业。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定期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扎实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工作,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据统计,全县8005名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持证残疾人中,有3237人实现就业,其中按比例就业197人,异地就业1570人,个体创业166人,培育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点12个,从业人员207人。

(五)维权服务稳步提升。高度重视残疾人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工作,聚集力量,着力解决残疾人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残疾人维权服务网络,健全残疾人信访处理、跟踪督查与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检查督查力度,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得到加强。五年来,办理涉残法律援助案件96件。办理县长信箱和政协提案、人大代表建议23件,办理“12345”服务平台交办案件90多件,接待来信来访5000多人次,办结率达100%。

三、突出理念创新,强化统筹发展,残疾人之家建设落地有声

根据省、市残联要求,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残疾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本着“创新理念、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提升效果”原则,全面推进残疾人之家创建工作,获得省、市残联的高度认可,省、市残联主要领导多次到我县调研残疾人之家建设。一是严格按照省残联“七有、七服务”标准,累计投入资金150万元,依托乡镇敬老院,建设新集镇、百禄镇、北陈集镇、堆沟港镇等11个残疾人之家,服务内容涵盖托养、康复、辅助性就业、娱乐等,其中新集镇残疾人之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品牌。二是按照市残联“六有”标准,利用村部闲置房屋和自主创业残疾人家庭,从“划定区域、划分项目、自我服务”三个类型入手,依托残疾人工作者、自主创业残疾人、残疾人娱乐活动小组以及扶贫挂钩村建设市级残疾人之家9个,分别进行了环境改造,添置了沙发、桌椅、电视、健身器材等娱乐、康复设施,服务就业年龄段的精神、智力、肢体残疾人212人。三是以“把残疾人之家建起来、让残疾人之家转起来、让入托残疾人动起来、让残疾人家庭好起来”为落脚点,对已建残疾人之家开展康复、文娱、辅助性就业等服务。各乡镇均以公办公营的方式办理民办非企业证书,规范财务管理,落实场所,配备工作人员。四是坚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规模不限”的工作路数,建立集受益、服务、监管等多方共享的残疾人托养专业化平台。五是在县托养中心内成立以酒店洗漱用品包装,雨伞、钢笔组装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在开展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的同时,为各乡镇残疾人之家提供资源配送、技术指导、市场分析等服务。

四、突出环境优化,强化平台建设,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全面形成

以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为落脚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文体活动,不断提升残疾人精神文明建设高度,为构建和谐灌南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氛围。一是多渠道宣传残疾人事业。依托《灌南日报》创办《别样天空一样蓝》、《精准康复在行动》和《嘉道理项目在灌南》专栏,刊发新闻报道、专题专栏稿件96篇。联合市、县电视台宣传报道残疾人创业、康复、教育等题材的生动事迹,连云港市电视台《人文360》栏目播出我县残疾人特艺展示新闻6期,县电视台播出《边看边说》专栏15期。国家和省、市、县报纸、网站录用信息稿件860篇次,其中《连云港日报》录用36篇、《苍梧晚报》录用13篇。二是多形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在“爱耳日”、“助残日”、“爱眼日”等残疾人节日期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捐赠、残疾人特殊技能展示和预防残疾咨询义诊等活动,惠及残疾人5000余人次。组织残疾人文娱小组定期举办晚会,引导残疾人朋友自娱自乐,融入社会。结合我县“热爱灌南,奉献家乡”主题行动,邀请连云港市阳光残疾人艺术团来灌举办晚会6场,大力弘扬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社会环境。三是多层次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选拔优秀残疾人文体人才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类竞赛,五年来,我县选送的残疾人运动员共获得省、市运动会金牌17枚、银牌21枚、铜牌26枚,并有多名残疾人的书法、绘画、摄影等文艺作品获得省、市嘉奖。2017年10月,我县选拔输送的残疾人运动员黄玉家、刘正慧入选冬季运动国家队,积极备战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

五、突出功能定位,强化基础建设,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一)加强县残联自身建设。根据残疾人工作需要,县残联内设办公室、康复科、综合科、财务室4个科室,下辖就业管理中心、康复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和托养中心4个事业单位,实行机关规范化管理。县残联系统共有参公管理人员8名,事业编制人员12名,编外人员11名,其中配备残疾人干部2名。分别筹资新建了800平方米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240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改建了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二)加强乡村残联组织建设。全县11个乡镇都设立了残联理事会,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发文任命各乡镇民政助理兼任理事长,消灭了中梗阻现象。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组织了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招聘工作,录用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15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充实。所有乡镇初步建立5类专门协会,做到了“有残联专干、有固定办公地点、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全县238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疾人工作协调员,由各村(社区)干部兼任,负责残疾人的具体工作。各乡镇和部分重点村按“有房子、有标识、有制度、有组织机构、有专人管理和有资料台账”的“六有”标准建设了乡(镇)残联和村(社区)残协。

(三)加大经费投入。明确基层残联的工作经费和专职委员的人头经费,保证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基本工资报酬。一是县财政按每乡镇年均4000元工作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同时协调各乡镇落实必要的资金用于乡、村两级残疾人工作经费补贴。二是县残联从残保金中列支部分资金,对乡(镇)、村(社区)专职委员和协调员,视其每年工作量大小,结合阶段性工作考核和年终考核结果给予数额不等的经费补助;对于其他临时做残疾人工作的人员,根据工作量给予相应的工资报酬。村(社区)残疾人协调员每人每月50元的工作报酬也列入县财政预算。三是加大对乡镇残联的硬件设备投入,为各乡镇残联更新电脑,添置办公桌椅、档案橱和打印机等办公用具,逐步实现基层残疾人工作办公自动化。

回顾过去,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新的目标已经确立,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扬“尚德守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担当奉献”的新时期灌南精神,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残疾人朋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全县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灌南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