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8年01月16日

套餐与点餐结合 作家和语文教师结合 课堂教学与讲座结合

小作家协会送教大餐有营养有味道

本报记者 华中 通讯员 小慧

新年伊始,为策应区教育局“教育服务校校行”品牌建设,区小作家协会联合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部,开展“作文教学送教到校”活动。小作家协会课程开发部精心烹制“课程套餐”,涉及“观察”“描写”“叙述”“故事情节架构”“情感融入”等“菜品”。1月10日,南苑学校文学社点餐“观察能力的培养”,区小作家协会导师团“送餐”上门,开展相关活动。

 

课堂观摩:观“花生”

区小作家协会导师、南苑学校教师叶小慧以最常见的花生为切入点,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观察花生。在叶小慧的追问下,学生们打开了思路,有的说“花生外壳坑坑洼洼的,像农民翻过的地”,有的说“花生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因为她的腰细细的”,有的说“花生像一朵云”……叶小慧启发学生在“看”和“联想”之间建立了理解和表达的通道。

 

心得介绍:警惕伪观察

课堂观摩后,区小作家协会会长杨华中以一个问题开始了自己的心得介绍。

“‘秋天到了,稻子成熟了,黄澄澄的,微风吹来,稻田里涌起了阵阵金色的波浪’这个句子有没有问题?”

片刻的讨论过后,五年级的一名女学生说:“微风不可能涌起阵阵波浪。”杨华中表扬了这名学生,并指出这种不顾实际情况的描写,实际上就是源于“伪观察”。随后,他结合学生习作中的真实案例,从“浮光掠影式的伪观察及其匡正对策”“人云亦云式的伪观察及其匡正对策”“主观臆断式的伪观察及其匡正对策”3个方面作了讲解。

 

专业讲座:观察与写作

区作协副秘书长、区散文学会秘书长、《罗塘》《溱湖》杂志执行主编朱树元从“观察与写作”的专业角度,为师生指出一条让写作出彩的有效途径:细致的观察加上合理而丰富的联想。

朱树元以汪曾祺《受戒》中利用铜蜻蜓偷鸡的场景描写为例,抓住“丢”“纳闷”“薅”等词语,将画面感十足的情节解说得趣味横生,引得现场笑声阵阵。伴着现场热烈的气氛,朱树元提醒师生:“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将生活中的人、事、物及时捕捉,将信息储存至心灵,在心灵深处酝酿发酵、变异重组,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篇篇佳作。”

 

现场互动:台上台下都是主体

本次活动由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部副主任陈志明主持。他打破了台上台下的樊篱,在课堂观摩及专题讲座的间隙与学生现场互动。“你知道观察有哪些方法?”“想象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你有过哪些难忘的观察体验呢?”……零距离的互动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巩固了他们初学的写作知识。

小作家协会课程开发部负责人表示,此次“送餐”注重三个结合,让作文指导更有营养有味道:服务方式——套餐与点餐相结合,供给侧良性发展;服务人员——作家和语文教师相结合,写作与教学共生共荣;授课形式——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据介绍,为了畅通“送餐”渠道,小作家协会校园文学部于日前启动校园文学社登记注册工作,构建“小作家协会+各校校园文学社”网络,由小作家协会辐射至各校校园文学社,让每次写作指导惠及更多的学生。目前全区所有小学及九年一贯制学校都已建立文学社,实现了“一校一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