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全能电工”张勇

    本文字数:1142

 记者 王君东 通讯员 吉功名

他,凭钻研革新,成为一个每天为企业创造上万元价值的金牌员工;他,凭技术魅力,带出了12名高徒、57名“复合型”电工;他,凭过硬实绩,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南通市劳动模范、首届“江苏工匠”称号。他,就是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的“全能电工”张勇。

“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成功。”进厂20多年来,张勇正凭借对工作的专注和骨子里透露出的执著,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飞跃。

1996年,21岁的张勇进入双弘公司当了一名维修电工。为了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憨厚纯朴的他白天向师傅学,晚上自己琢磨。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本上电工电子技术,借助互联网学习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和棉纺专业知识,从而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电工、棉纺、自动化与控制等多领域知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全能电工”。

现代纺织设备高端、技术复杂,大大小小的设备、宛如繁星的指示灯、密如蛛网的线路,犹如人体的血管、神经,令人眼花缭乱。但通过自学和实践后,张勇对这些设备的脉络了如指掌,设备在生产运行中若出现什么“头痛脑热”,他也能使其“手到病除”。

一次,二纺车间一台德国赐来福自动络筒机突然停车。接到报修电话后,张勇拎着工具包就大步赶去。站在络筒机跟前,张勇像庖丁解牛一样屏息凝神,仔细地检测机器的每个零部件。起初,张勇的第一判断是电脑程序出了问题,可重新下载了电脑程序后却依然无效。通过反复检查,他发现原来是单锭上的直流电压丢失,从而导致车头开关电源板无脉冲电压,故障随即得到解决。

1998年,双弘公司从意大利引进的萨维奥自动络筒机,无论是车头电脑还是电清控制界面字幕都是英文,给操作带来了不便。没有英文基础的张勇就捧着英汉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把设备的说明书全部翻译成了中文。公司从日本引进村田21C全自动络筒机后,他通过阅读技术资料,反复实践,设定了适应本公司生产的纱线捻接参数和电清参数。进口的自络机部件损坏了,以前都是送到代理商处修理,不仅每次都要花费上万元,而且耽误生产时间,他就刻苦钻研,自己维修,仅此每年就为公司节省约60万元。

在公司里,大家之所以称张勇为“全能电工”,更有一颗敬业奉献的心。一天深夜,纺二工场一车间瑞士B45高速并条机出现了故障。接到电话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两个小时排除了故障。

双弘公司董事长吉宜军说,以前意大利新型自动络筒机出现故障问题,都要从国外寄运零部件回来修理,每次花费将近10万元。而现在有张勇这样一位技术过硬的员工,每年光维修这一块,他就能为企业节省60多万元费用。

不仅如此,张勇还参与了6项创新项目的研究,每年为公司节约能耗150万元;先后参加引进的自动络筒、细纱长车、气流纺、涡流纺等7个具有世界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项目攻关,为公司创造效益超过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