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4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文化周刊
2018年04月23日

西门杏树脚

陈承丰

西门杏树脚,它以一株古老银杏树而名闻遐迩。

宁海自西晋太康元年置县以来,至今已有1700多年。悠久的历史,使这片土地,留下许多祖先的遗存。西门杏树就是一例,古树屹立在古城900余年,按年代推测该是宋朝以后。它经历代风霜岁月的摧残,立数百年不倒,至今仍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它乃县之瑰宝,弥足珍贵,被列为一级保护文物。

少年时在农村,常听祖辈讲述西门杏树脚的故事,每逢家乡造宅建房,兴建开业,红白大事,都要到西门杏树脚,排八字、拣日子,趋吉避凶择个良辰吉日。这些民间风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2年我读中学时,从桃源桥走向西门,窄窄的中街两边商铺林立。过了鸡巷,见到颇负盛名的硕大古杏树,约有五六层楼高,树身五六抱大,斜枝横逸,盘曲多姿,屹立在西大街右边。与方家祠堂、柔石故居、金家道地聚集在一起。过街对面有三间小屋,屋内放着西门义务消防队的手摇救火机,两旁挂着一排排消防帽,救火衣等消防工具。古树的左右边是一排低矮的灰瓦小屋,陈旧的门扇,窗棂上挂着“占卜”,“算命”的照牌,间隔着零星小店,较大商店要算袁文林笔店和刘候公中草药铺。小屋下基石长着一块块一簇簇青苔,褪了蛎灰的砖墙,印证着历史的沧桑,抚摸着古城的年轮。

古木虽独立城市,但它“含湖山之秀,融今古之魂”,是宁海的历史文化之根,承载着千年古城演进的完整记忆。在日复一日的岁月中,静静地感知时代的变迁。

近年西门拆建,杏树得以保留,留住了宁海人的乡愁。

 

“留住缑城记忆”

图文征集启事

弹指一挥间,40年过去。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记录40年来县城面貌的巨大变化,留住更多的老城记忆,本报特推出“留住缑城记忆”图文征集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题材为与县城面貌变化相关的建筑、道路、景点、标志物照片及相关记忆。图片面貌呈现时间为197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二、一照一文,字数300至500字;

三、投稿至本报编辑部,地址:时代大道160号,电子信箱:ninghainews@sina.cn,请注明“留住缑城记忆”征文,王方收。

欢迎来稿。

 

( 留住缑城记忆   县征收办联办)

西门古银杏树   (一土 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