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视点
2018年06月27日

中国江都地方组织成立9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铭记光辉历史 弘扬光荣传统

马鸿志

严守党纪 永葆廉洁

61岁的马鸿志,刚刚退休不久。他笑称自己的前半生很简单,一共就待过三个地方:部队、纪委、党校。

马鸿志1976年参军入伍,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1996年,从军20余载后,马鸿志以团政治处主任的职务转业回到江都,进入纪委工作。2003年,马鸿志调到区委党校,最终在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岗位上退休。

入党41年,马鸿志的生活、工作与党紧密相连,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从事党的组织、纪检、教育等工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马鸿志讲述了一段他所经历的有关学习教育的故事。

“部队、纪委、党校,这三个工作单位,我在纪委工作时间最短,记忆却非常深刻。”马鸿志告诉记者,他刚刚转业来到纪委工作岗位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党的史册的大事,“国家颁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虽然是试行版和草案,但也是我们党第一次有比较全面系统管理教育党员的法规。”马鸿志回忆,当时在江都,上至领导干部,下到普通党员,全区上下都掀起了学习的浪潮,“领导干部带头学,常委会学习、中心组学习,许多党员干部都是左手一本《条例》,右手一本《监察法》,一有闲暇时间就立即学习,学习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

作为当时纪委干教室的主任,马鸿志除了自己学习,还要组织宣讲活动,深入乡镇上党课。“当时我们的宣讲讲课人,有办案经验丰富的纪委同志,有理论知识扎实的学术专家,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角度,让大家更快更好地学习。我们还专门邀请了中纪委、省纪委研究室领导来到江都上课,让大家受益匪浅。有些党组织还自己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学习活动如火如荼,中纪委也组织开展了《条例》和《监察法》知识竞赛活动。“去年,省委组织了全省党员干部在网上进行知识竞赛。但是在90年代,网络还不够普及,如何开展大规模的知识竞赛?用报纸。这种模式在当时也是一次创新。”马鸿志说。当年,中纪委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刊登了竞赛试题,试题有一整版,足足有100多道,“全区党员都想要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纷纷踊跃来拿报纸。为了确保全区党员人手一份,我们从扬州市纪委拖来几车报纸,足有几万份。领到报纸后,大家把试题剪裁下来,再作答题目。”在当年的知识竞赛中,江都一名党员获得了二等奖,江都也荣获了组织奖,“可见,江都的学习颇有成效。”

“通过学习《条例》《监察法》,强化了纪律意识,让党员干部有了敬畏。此后,区纪委也更加重视党员的廉政教育,通过学习,巩固强化纪律意识,起到防范的作用。”马鸿志说,两个月的学习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年来,区纪委创新了许多教育举措,编纂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口袋本,实施党员领导干部监督‘三卡’制度,相关经验也获得省纪委的表彰。也正因为如此,江都纪委才创造出了6项考核均列扬州第一的壮举。”

本报记者 王诚

通 讯 员 陆亚

王桂榆

党员好比一块砖 东西南北任党搬

王桂榆今年68岁,是一位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任江都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回忆往事,如数家珍,得知记者来意后,他喜笑颜开地说:“党员好比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

大约在1989年,王桂榆调任县委组织部后,县委对机关干部进行人员精简,每个地区都有40余名干部面临岗位调动,大量的人事工作调整进行得却异常顺利,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全部调整到位。“我们到当地依次跟他们谈话,发放介绍信,事后每个人都在规定时间上岗报道。”王桂榆说,当年的党员干部无论是组织观念还是党性观念都很强,从不跟组织讨价还价,有的只是无条件服从。

艰苦奋斗敢担当,同样是那个年代每个党组织、每个党员身上鲜明的印记。1991年,江都遭受洪水侵袭,长江水位、里下河水位同时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危急时刻,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紧急出动,与百姓一起守江堤,堵管涌,扛沙袋,同吃同住奋斗在抗洪一线,最终战胜了洪魔。王桂榆说:“正是凭借着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江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意思就是说: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党员把去党校学习视为一种至高的荣誉,在全县党员之中大兴学习之风。”作为党员干部的“娘家人”,组织部把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抓得很紧。“每年镇村干部都要去党校学习一次,时长半个月左右,学习内容有党章党规,也有外地的致富经验,大家学习的劲头都很足。”王桂榆说,不仅有集中培训,“七一”前后,县里还会组成宣讲团奔赴各地,讲述党员的先进事迹。

在组织部工作的13年中,江都制定了干部培养管理的一系列制度,王桂榆印象最深刻的是助理制。“简单地说,就是后备人才的培养计划,一群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成为主要领导的助手,在历练中成长,日后成为各单位独当一面的负责同志。”

虽然已退休多年,王桂榆仍在发挥余热,如今他是关工委主任,向青少年传递信仰的力量,从小培养他们为民服务的意识,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长大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只有不断有青年人的加入,我们的党才能永葆青春与朝气。”

本报记者 李科辰

通 讯 员 陆  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