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的柘坑人
孔林根
宁海深甽西行十公里,黄家、蒋芝、蝴蝶三岭交错的地方叫柘坑。柘坑是统称,参差高低的沟沟坎坎里分布着竺家、张家、塘头、横山、吴家、蔡家山等自然村落。新中国建立后,为了造水库,竺家和张家迁移一起,叫做和平村,就是现在的柘坑张。而塘头、横山等合成团结村,就是现在的柘坑戴。这里山多田地少,竹多树木少。祖祖辈辈的柘坑人都在这里辛苦地耕耘,挥洒着汗水, 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梦。
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农民子女多,辛勤耕耘却缺衣少食,拥挤在低矮潮湿的土坯房、矮平房里。柘坑是宁海的边缘地带,有挡道的大山却没有丰富的资源,维持生计必须靠勤劳的双手。柘坑人开眼三条岭:南有蝴蝶岭,西有黄家岭,北有蒋芝岭。每天劳动都要爬山越岭,比别的地方百姓更加辛苦。搞大集体的时候,除了每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大多利用上工的空隙种点自留地,南瓜、番薯、土豆、萝卜、白菜之类,为了填补粮食的不足。那个时候,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白米饭吃,而且能够吃饱。至于衣服能够蔽体就好,房子有得住就好。1975年,高中毕业的我去做民办教师,工作地点就是柘坑。虽然那时候群众都很困难,但柘坑人的热情厚道、勤劳朴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甜甜的烤番薯、醇醇的土烧酒,至今仍然觉得唇齿留香,魂牵梦萦。那时的柘坑人已经穷则思变,改造梯田,日夜赶工建造水库,提高粮食产量。只是温饱问题等到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才慢慢得以解决。
改革开放后,全国的经济出现了腾飞,也引发了柘坑人的小康梦。人们的生活中最要紧的是衣食住行,温饱问题解决了,穿的也就不是问题了。小山村要做大文章,柘坑戴村2000年前就有了旧村改造的设想。新世纪的钟声响起,柘坑戴村的旧村改造率先在宁海开始。党支部书记竺兆英,克服种种困难,带领两委会一班人,耐心地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并且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没有资金,自己工厂里拿出来垫付,并且去信用社、银行借贷。她说道,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柘坑戴的旧村改造走在了全县前列,并且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到2008年,旧村改造基本完成。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楼房,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村中巷道,一道道生趣盎然的绿化带……
与此同时,柘坑张村也发动群众,多方筹措资金,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华富的带领下完成了旧村改造。两村之间一条宽阔的环村公路随之建成,公路顺着岭腰塘水库沿山直通奉化,造出了柘坑人的致富路。柘坑的茶叶“云雾毛尖”打出了品牌,许多人家承包荒山种植水蜜桃,许多群众出门打工赚钱,勤劳的柘坑人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信拥有着绿水青山的新一代柘坑人将会继续勾勒他们心中的美丽乡村蓝图。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