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8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8年08月16日

至2017年,江都相继创成全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超过95%——

农机换人 终结“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历史

图为无人机喷洒农药场景

【历史回放】

1985年,原宗村乡作为全省农机化试点,花两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桂林2号”收割机。秋收时,收割机下田作业,田埂上站满了人,全是看热闹的。

“当年,收割机刚下田作业,就像表演变魔术一样,不知道怎么的,把稻秆呼啦啦卷进去,然后又把稻子一粒粒吐出来,老百姓在田头都看傻了。”72岁的汤朝元在农机站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总是喜欢到田埂上转转。

 

【采访实录】

在小纪镇宗村村,绿色的稻田里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正在喷洒农药。“这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喷洒上百亩,相当于背负式喷雾器的30倍,省工省药,真的了不得。”汤朝元笑吟吟地说。

“从种到收,什么样的农机都有。过去种田,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我们这一代终结了。”田头上应有尽有的农机,让汤朝元这样的 “老农机”惊叹不已。

而对于大户李雪峰来说,农机则是他致富的“武器”。“从学校毕业就跟着父亲跨区作业,挣下了创业的第一桶金。”邵伯镇峰瑞农机合作社社长李雪峰介绍,自己从2013年开始回乡实施规模经营,目前流转土地面积达1800多亩,还和身边的农机手一起组建合作社。去年,他们的农机合作社被评为江都首家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

记者了解到,至2018年,全区培育农机装备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89个,居扬州各县(市、区)之首;发展农机合作社109家,培育部、省、市级示范社33个,其中17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列全省第二。

江都农机发展的轨迹和成就, 区农机局局长张永新最为熟悉了。“江都农机跨越发展,首先得益于1995、1996年,当时市委、市政府出台联合收割机补贴政策,两年财政补助达1286万元,全区收割机保有量从140台左右激增至1400多台。” 张永新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江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一直稳定在3000台套左右;通过跨区作业有了一定积累的江都“麦客”加快发展洋马、久保田等高性能收割机,进一步拓展作业半径,南越海南岛,北渡松花江,纵横全国18个省份,夏秋跨区作业创收达2亿元以上,作业机具输出规模、作业效益都居全国首位。

“从80年代手扶拖拉机从事简单的机耕作业,到目前粮食种收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江都农机发展已迈上新的台阶。”张永新介绍,2015年以来,全区启动国家、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连续3年新增农机装备总值过亿元,利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2015年全省第28位跃增至第8位。“全区稻麦种植、植保、收割、烘干、秸秆还田等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化发展阔步走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的‘机器换人’新时代。”

本报记者 郜粉定

通 讯 员 任  群

 

记者手记

江都农机从无到有,继而走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装备不断升级、技艺不断融合,不仅解放了土地上的农民、终结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历史,而且促进了土地流转、推进了耕作方式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智能化在农业机械领域的运用和推广,农业全程机械化必将为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