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时代文化的使者
评书大师单田芳病逝

本报讯     9月11日下午,单田芳因病去世,享年84岁。对大众来说,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单田芳说评书时的沙哑嗓音及说书时的绘声绘色。他的评书,陪伴了几代中国人,在民间甚至有着“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说法。从前听其声,如见其人;如今听其声,再无其人。

单田芳,评书表演艺术家。原名单传忠,1935年生于天津,出身曲艺世家,后随父母迁居东北。1954年,他正式走上评书舞台。1955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逐渐成名,说过《三国》《隋唐》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等新书。“文革”期间下放农村,1979年重返书坛,开始录制广播评书和电视评书,风靡全国。至今录制了广播和电视评书110部,共计12000余集,在5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节目时间6000余小时,整理编著超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代表作有评书《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水浒外传》《乱世枭雄》等。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接受采访时说,“单田芳先生是我们中国评书事业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评书作为传统艺术,在单先生的实践当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他让我们更多的年轻人通过电视和广播、甚至网络知道评书,了解评书,喜欢上评书,这非常不容易。”他认为,民族传统艺术在社会潮流的冲击下略显衰弱的时候,单先生能一直坚定不移、力挽狂澜,是一个身先士卒、以身垂范的艺术大师。在姜昆眼里,单先生不仅是曲艺事业上的长辈,更是一位忘年交,每次跟单老前辈交谈,都能够看到一股年轻的力量,心中很是崇敬。姜昆透露,在单先生灵前他也默默承诺,“您放心走吧,我们这一辈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一定把接力棒接过来。”

江苏省曲协副主席芦明告诉记者,单田芳先生的作品深入人心,他的去世让人倍感痛心。老一辈艺术家重视非遗传承,且大多来自民间,他们的作品与观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袁阔成的《三国》,常宝华的常派相声,李金斗的《红灯记》等等,在全国都有打得响的作品,往往一提到这个许多人都能知道。但对于如今的年轻演员来说,像老艺人一般自成一派,拥有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因此,老艺术家的去世会令大家惋惜不已。”芦明说。

“我是听着单田芳老师的评书长大的。他的评书细腻生动又深刻厚重,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具有浓郁的书卷气。以他为代表的北京评书对我有较大的影响。”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第四代传人,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马伟说,“单老师的嗓音条件并不突出,但是他凭借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研究,对书中人物的精心揣摩,对人情世故的精准把握,对评书艺术的精益求精,使得他的嗓音成为一个标识性的存在。”他认为单田芳先生最值得称道的是对评书艺术的坚守,“‘说透人情方是书’,单老师的评书从不刻意追求所谓的包袱、笑料,而是真正专注于评书艺术本身。他尤其擅长古事今说,用历史故事表达对当今社会的思考,他的评书艺术为群众服务,为时代服务,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文化的使者。”

单田芳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网友发出感慨,“白眉大侠成绝响,人间再无李元霸”,“想起来小时候就是听着单田芳老师的《隋唐演义》长大的。有一次在亲戚家吃晚饭,吃完想起来评书该播了,然后我爸背起我就往家跑。至今家里还有那个三洋收音机。”也有网友说,“逝去的不光是老爷子和他的评书,还有半导体和我们一代人的童年。”

“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单田芳评书”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单田芳是评书大家,他的作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知识和智慧,他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而鲜活,令人难忘。

    (梧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