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多彩校园
2018年09月18日

在科学的天空翱翔

——记梁徐中心小学学生、江苏省少年科学院院士朱佳伟

本报记者 张明 通讯员 宋庆军

 

张明 摄

 

长得虎头虎脑、圆圆的脸上有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这是梁徐中心小学学生朱佳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今年13岁的朱佳伟是梁徐中心小学六(3)班学生。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少年科学院红领巾科学建议评选暨第六届江苏省少年科学院院士评聘活动颁奖会上,他被聘为“第六届江苏省少年科学院院士”,是泰州市唯一入选的学生。同时因为成绩突出,7月底应全国少工委办公室邀请,朱佳伟赴北京参加了首届全国红领巾“创未来”现场展示活动,并获得了组委会的嘉奖。

“朱佳伟获得这一荣誉并非偶然。”该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科技辅导老师孟进静告诉记者,朱佳伟是学校少先队副大队长,平时善于观察生活、喜欢动手动脑、乐于发明创造,在此次首届江苏省红领巾“创未来”创新创意创造征集展示活动中,他发明的作品《诱蝇笼》荣获小学高年级组一等奖。

谈起这一获奖作品,朱佳伟对记者打开了话闸子。他告诉记者,进入夏天,农村的苍蝇就渐渐多了起来,他发现无论学校食堂还是家里挂的吸蝇器都是用电的,如果停电就无法吸苍蝇,而且只有一个诱蝇端口,捕捉苍蝇的数量比较少。

“我就想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诱蝇笼,增加诱蝇端口,可以多捕诱苍蝇,又节约能源。”朱佳伟扑闪着大眼睛兴奋地介绍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和爸爸,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在老师的指导下,朱佳伟很快画好了草图;在父亲的帮助下,准备好了铁丝、塑料纱布、棉线等材料。利用课余时间,他用废旧的铁丝制成诱蝇笼的骨架,用塑料纱布蒙上,并留了2个端口,一只形如小腰鼓的诱蝇笼就做好了。他兴冲冲地将笼子挂在家里,可是进入诱蝇笼的苍蝇数量比较少。他又开动了脑筋,在原来“腰鼓”笼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端口;笼子的上端,设计一个引诱苍蝇口,将死鱼等引诱物挂在笼子的中央。新的笼子挂了起来,不到5分钟,许多苍蝇就被引诱进了笼子。

“朱佳伟发明的诱蝇笼贴近生活,使用了废旧材料,节约了能源,结构虽然简单,但是效果明显,所以能获奖令人惊喜也在意料之中。”孟进静告诉记者,梁徐中心小学是中国少科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孩子们在学校科技馆参加丰富多彩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实践,从小就在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朱佳伟学习、做事都十分专注,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还想进一步改进诱蝇笼,引诱剂可以改成紫光灯,能源为太阳能板。”朱佳伟告诉记者,“我长大了想当一名科学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