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9月30日
我区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座谈会
本文字数:794
本报讯(记者 颜禹铭 特约记者 姜伟)昨日上午,我区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座谈会。区委书记李文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科技园区(罗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薛金林参加活动。
李文飙一行先后察看陈庄路滨河慢行带、曲江楼、东板桥等地,听取相关负责人介绍,详细了解沿岸生态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等工作。老通扬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支流”,古称“邗沟”“盐运河”“运盐河”,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前141),由吴王刘濞主持开凿,时间比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早了近1500年。按照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规划》,我区“运河姜堰区段集中展示带”和天目山商周遗址、北大街文化街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曲江楼”3个点位列其中。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李文飙听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姜堰段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后指出,老通扬运河历史悠久,是地区文明传承的体现,历史上对经济社会有着重要贡献,各部门要提高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认识,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理解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的抓手和载体,从深入挖掘、保护文化传承出发,不断提升大运河姜堰段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
李文飙指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认真谋划做哪些方面工作,要深度挖掘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跳出姜堰城区结合周边区域,进一步丰富我区水文化内涵,从文化传承、历史遗存的角度加以保护;要突出规划的引领,做好沿线两侧空间布局、开发边界的规划,做好周边环境改造提升;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文化带建设要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为导向,不搞政府大包大揽,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要做好项目的选择与推进,坚持高点定位、深层次谋划,融入更多的姜堰文化元素,突出姜堰特色。项目施工要亲近自然,坚持生态为本。相关镇街、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确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