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9月30日

小巷深处麻油香

本文字数:1080

◆赵友才

 

古镇溱潼的深巷中经常传出一种吆喝声,这吆喝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韵味无穷,为人们所熟悉所爱听。“麻油、酱油、大椒醋,萝卜干儿、豆腐乳”,随着吆喝声响起,家庭主妇都会携带坛坛罐罐走出家门,循着吆喝赶过去各取所需,此时的深巷成了流动小超市。

吆喝者是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今年65岁,姓蒋名学礼,在弟兄当中排行老三,是溱潼旧时14家酱园之一的“合盛昌”的传人。改革开放后,蒋学礼继承祖业,生产经营酱货。由于他的货品是按祖传工艺制作的,以手工操作为主,追求高质量,原汁原味,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消费者看好。他的货车定期推到社区,加上他态度谦和,为人厚道,多年来和居民结下了友谊,人们听到吆喝声就会亲热地传告:“蒋三来了!”

“合盛昌”酱园店的招牌产品为“小磨麻油”,以青香、质纯、光亮为特点,数十年来远销各地。传承人制作麻油,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不仅保持了原有的特色,而且在香味、亮度、色彩等方面超过了前人。每当货车进了社区,麻油的香味很快就会传到小巷深处,吸引了众多行人止步,这早就成了社区里的一道风景线。蒋氏麻油在镇上也算得上一个品牌,已被列入姜堰的非遗项目。

麻油亦称香油,不是烹调菜肴的主用油,而是调味品,厨师烧大菜、炒热菜、配冷菜、制甜菜时滴入麻油,其味更佳,市面上的凉粉、豆腐脑之类的小吃也用它调味,家庭主妇烫蔬菜,总把它作为佳品。麻油有软化鳞壳的功能,水乡人食醉虾,麻油不可少,它既能增强食品的美味感,又能使虾壳疏松,肉壳分离。

芝麻是制作麻油的原料。芝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种细小,体扁平,出油率高,又称“脂麻”。芝麻有黑白两种,白色的出油率为40%左右,黑色的为30%左右。制作麻油的工序较为复杂。俗话说“精工出细货”,制作麻油的每道工序度离不开一个“精”字,工序主要有五道。

一炒:淘洗后的芝麻用铁锅翻炒成似糊非糊状,糊了油苦,火候不够时出油少,炒到什么程度为好全靠操作者的经验。

二磨:用石磨将冷却的芝麻上磨成液浆,这是一项费时费工的细活。先是手工磨,后改用驴拉磨,现时的电动磨。

三冲:磨出的芝麻浆液要用100度的沸水边冲泡边搅拌,冲水时水不可一次放足,要分批次注入,否则影响出油量。

四端:冲好浆液,再用紫铜球状端子在液浆中反复端动,大约10分钟后油就会逐渐浮到上面。

五撇:浮在面上的油就是成品,要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撇出来。

近年来,蒋氏麻油销量逐年增加,本地人除了买回去自己食用外,还作为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不少了解蒋氏麻油的游客,总喜欢买鱼饼时顺带几瓶。蒋学礼表示,决不因销量大而在质量上打折扣,一定会始终按传统工序生产,尽力保护溱潼麻油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