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如师旧人旧景(三)

□严昌五

师长教诲 终生受益

1949年上半年,解放军一夜横渡万里长江,两天后红旗就插上伪总统府门楼,远东最大的城市上海不久也回到人民手中。如师同学们手都拍麻了,锣都敲破了。有的同学真有本事,把定慧寺的大鼓从鼓楼上取下来参加庆祝大会,游行庆贺,那震天动地的鼓声,抒发了同学们的喜庆之情。可使用不当,鼓皮裂了,鼓身破了,意外发现鼓腹中还悬挂着一面合金铜锣,难怪鼓声如此动听。有同学议论庙里大菩萨眉心上的夜明珠,加上金心银胆都很贵重。有人甚至跃跃欲试,要砸佛取宝。何晴波校长以诗人的睿智和别开生面的方式,针对这些情况在校会上讲话了。他先讲了个小故事:某同学总想参加革命,可无处下手。他提笔写家信时,突然想到每次写信总是先父后母,这是重男轻女旧思想的体现。他就把父母调了位置。家里人收信后,打开一看,愣住了:原来他写的是“亲爱的母、父亲”。会场上发出了哄笑声。何校长等大家笑停了,问:“为什么笑了?”他接着说:“要革命很对,如何革命是大学问。”就重男轻女问题,何校长讲了辛亥革命革除了给女子缠足的陋习,这个革命的作用是极其伟大的;又介绍了我校校医上生理卫生课,徐春雯老师倡导女子不再束胸,得到县妇联的支持,这才是解放妇女的革命行动。何校长讲了攻打上海,党中央下令在市区战斗不准用重武器等有关城市政策,宗教界人士也有政协代表等等。他巧妙地在笑声中宣传方针政策,引导同学们为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读好书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会后他还到好几个班级,与同学座谈。何校长与不少同学后来成了终身往来的诤友。

教导主任朱仕远老师常年穿灰色军便服,他的神采与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政委很相像。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会讲话。1949年11月,我校三年级的300多名学生,响应党委号召到东台县去参加治淮,为民工做文化宣传工作。不少同学从未一次走过几十里路,而且要和民工打成一片,一起生活,确是一次考验。朱主任没有就事论事,却讲了一个小故事:某京剧团有个雅号“铁头”的武生,远近闻名。只要他一上台,便掌声、喝采声如雷,原来他能连翻十八个筋斗。有人向他讨教“秘诀”,他哈哈大笑说:“我也是血肉之躯,练功也好,演出也好,头部重重地砸在舞台上不疼吗?不可能。我这个‘铁头’就是不怕疼,不怕死罢了!”朱主任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要投身革命就要发扬这种‘铁头’精神。”他说,作为一个革命者,在敌人面前要不怕流血牺牲,坚贞不屈;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不怕苦,不畏难。话不多,句句砸在我们心上,让我们终身受益。

刚复课,崔贵金老师(朱主任夫人)指导我们几个同学对县中留下来的图书进行初步筛选。一天朱主任也在场,我们正为一本史集是否封存发生歧见。他没有就此表态,却让我们先浏览一下内容再议。我们粗粗一看,该书原来是介绍孙中山斗争经历和辛亥革命烈士事迹的,包括林觉民的“与妻书”,这一来我们既完成了任务,又受到了教育。

朱主任后来调任南通中学校长、中共南通地委宣传部部长,都有出色的业绩,很受人们的尊敬、爱戴。

当年有的学生家庭被“铲墩儿”了,也有家长是反革命被镇压的,但他们的子女大都选择了走革命道路。为了树立榜样,消除疑虑,刘心粲老师做了精彩的发言,起了很好的疏导和示范作用。他开口便说:“我曾是地主家庭里的阔少爷,也曾飘洋过海喝过洋墨水。”会场上发出阵阵惊呼声。原来刘老师通常都是短衣打扮,不修边幅的样子。刘老师接着介绍回国后参加了国民党,可对反动统治者的作为又看不惯,进行反抗斗争而备受迫害。他后来投身革命,送子女参加人民军队,拥护土地改革,以学校为家。他欣赏、效法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刘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听讲的学生说:“一个人的家庭出身自己不好选择,但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可以自主决定的。我一生的经历,领悟了革命的真谛,选定了人生的道路,这就是‘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如雷的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刘老师精彩发言的赞扬和感谢。由于师生们的要求,这篇演讲稿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老师的教诲,终生难忘,终生感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