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绽放独特魅力 润泽水乡大地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徐霞

图为县文化艺术中心。

陈玉柱摄

“广播是我们那一代人最深的记忆,也是获得最新信息的唯一来源。我还记得村头大广播里有时候还穿插着些许电流声,那是我记忆里最初的娱乐享受了。”回忆起自己曾经仅仅依靠广播娱乐的年代,家住西苑社区的顾清很是感慨。他笑着说,如今电视、手机不仅让文化生活“触手可及”,文化服务更是一直送至家门口。

顾老的老家在建阳镇建南村,20年前在西苑社区买了新房,是最早入住西苑社区的住户之一。“从最初的村里听广播,到后来带着孩子到村支部门口集中观看露天电影,如今都带着自己的孙子在小区广场看文化演出了。这不,上周末全家人还去文化艺术中心看了一场杂技专场演出。”顾老笑着说,眼下物质生活“富”了,文化生活更是“乐”呵呵。

在水乡有很多跟顾老一样记忆的老百姓,都实实在在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建湖文化的嬗变,从单一到多变、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特色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非遗文化保护得到加强,文化产业不断推进,水乡百姓在系列文化大餐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文化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以特色文化为例,建湖是闻名遐迩的‘杂技之乡’和‘淮剧之乡,近年来被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中国淮剧之乡’,进一步增强了淮杂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辐射力,这不仅是水乡人的骄傲,更让水乡人都自觉加入到传承和发扬特色文化的队伍中。”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我县始终将文化小康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成功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础上,以打造系列文化活动品牌为契机,创新文化供给模式,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真正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亮点频多。我县将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进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县城先后建成苏北首家县级美术馆、设施一流的县文化艺术中心等,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目前,县文化馆、图书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馆,组建了文化馆、图书馆理事会,县图书馆和各镇(街道)分馆以及村居农家书屋“通借通还”实现全覆盖,及时对全县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更新。县美术馆、博物馆、书画院、江淮戏苑等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免费开放, 县美术馆先后举办了“喜迎十九大,共绘塘河情”建湖美术作品展、“喜迎十九大, 丹青颂盛世”书画展、不忘初心——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展等各类展览,让书画爱好者大饱眼福。与此同时,积极打造镇村文化阵地,各镇文化广场、市民公园纷纷落成,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功能齐全,董徐村等一批村(社区)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近湖街道镇北小剧场、颜单“乡村大舞台”等基层文化载体建设有序推进。我县在全市率先在各村居设立文化公益岗位,建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当前,我们正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进一步完善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四馆一苑’功能,加快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利用率。”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着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夯实群众文化基础。

文化惠民活动为幸福加分。周五晚去双湖公园音乐喷泉广场看百姓欢乐广场演出,周六到文化艺术中心感受杂技魅力,周日去“双湖读吧”看看书……这已经成为不少建湖人的首选周末生活方式。“周周有精彩,好戏看不停,杂技、淮剧样样有特色。”市民严女士告诉记者,国庆期间还带着孩子过了一把“戏瘾”,登上百姓欢乐广场舞台,朗诵表演了《木兰诗》,让孩子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近年来,我县在文化惠民过程中,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在接地气、对口味中大做文章,扎实开展文化“三送”,扩大“百姓舞台”“欢乐广场”影响力,开展“文化惠民月”活动,推出“杂技进农村,淮剧乡村行”“百姓舞台”“欢乐广场”等20多个惠民项目,满足了城乡群众富而思乐、闲而崇文的美好生活需求。我县打造的“周末文化超市”活动品牌更是受到县内外一致好评,省杂技团、县淮剧团启动“淮剧周末舞台”“杂技周末剧场”,全年演出近80场,观众人数达5万多人次,其“周末理论讲堂”“周末道德讲堂”“周末文艺沙龙”“周末经典悦读”等活动有序推进,不断扩大文化惠民受众面和覆盖面,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据统计,全县根据群众文化订单需求,每年送戏近1000场次、送电影2000场次、送图书1万册,受益群众达50万人次。我县被市文广新局向省局推荐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

 文化产品创作硕果累累。我县多次组织召开文化工作会议,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一批优秀文化人才被授予“建湖文化奖章”和“建湖文化新人奖”,一批淮杂传统文化新剧目和其他优秀文艺作品得到县内外一致好评,不少作品更是走出国门,一展水乡风采。省杂技团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 流水 人家》在江苏大剧院成功上演,登上央视国际频道CCTV4《非常传奇》栏目,该剧荣获省2017文华优秀剧目奖、表演奖及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今年更是到新疆等地开展多场演出,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县淮剧团精心打磨现代淮剧《北秦庄之恋》,列入江苏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2017年精心打造《北秦庄之恋》升级版《芦荻知秋》,在省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亮相。大型淮剧《深渊》入选省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县剧目工作室创作大戏《九里香》《等你回来》和小戏《扶贫趣事》《麦子熟了》《另类约会》等参加省、市新剧目评奖。小戏《善伪之间》参加“中华颂”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获作品创作金奖、展演银奖;小淮剧《阳光下》荣获“第二届江浙沪现代戏小戏邀请赛”表演金奖、创作银奖、作曲金奖。在“张浦杯”第三届江苏省农民画展终评中,选送的剪纸作品《昭君出塞》《吉庆有余》分获二等奖和优秀奖。

建湖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在文化产品制造业方面,着力培大育强军曼羽毛画、玻璃工艺、印刷、毛绒玩具等骨干企业;在文化产品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方面,把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淮杂演艺、书画及工艺品交易、网络服务等文化项目做大做强。积极参加省“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盐城赛区暨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融合,真正发挥文化产业在推进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我县非遗文保得到加强,认真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开展非遗项目“剪纸”专题展览和杂技、淮剧展演等活动。完成了市局布置的对国家、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相关资料报送工作。县博物馆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3万多人次,接受建湖籍人士董朗庭先生捐赠文物10件并入藏入展,对部分急需修复的馆藏文物编制修复方案。对市级文保单位“苏中二分区人民报印刷所”旧址进行提升改造。完成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四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上冈实中、翠湖幼儿园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传承实践基地。

无论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特色文化的壮大还是基层文化蓬勃发展,文化事业取得的一项项喜人成绩,水乡老百姓都有切身体会。“回顾四十年,对于建湖文化事业发展,感受最深的是文化更加接地气、更惠民。我们注重将文化惠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紧密结合,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更舍得购买优质文化产品惠民,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县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今后将继续打造具有建湖特色的文化品牌,真正让先进文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百姓生活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