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10月25日

致力民生工程建设 提升百姓幸福感

我区着力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

本报记者 祁亚男

作为今年实施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区残疾人之家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设施配备,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全力满足全区老年人和残疾人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需求。

张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区首家从农村敬老院转型而来的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该中心投入近百万元,在原敬老院基础上新增了社会养老、日间照料、医疗等功能。日前,记者在新运营的老年人日间中心看到,康复医疗、心理咨询、健身娱乐等10个功能室设施配备齐全。每天除了服务中心的老人,还吸引了社会上30多名老人前来体验。

家住张庄东徐村的陶大林在上海打工,82岁的父亲因缺人照顾,不得已常住在亲戚家,很不方便。“这里环境、食宿都不错,还可锻炼、娱乐,父亲喜欢热闹。”通过来养老服务中心实地考察后,陶大林觉得每月1500元的花费值当。

转型前,张庄敬老院有25位五保老人,48张床位长期闲置近一半。而距离仅百米的张庄街道卫生院,仅有的20张床位经常爆满。这边“吃不饱”,那边“挤不下”。常去养老服务中心巡诊的卫生院医生王刚说:“敬老院转型,能缓解卫生院床位不足,为医养融合创造条件。”

“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到2020年,全区40%公办养老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7月20日,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改革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如石击水,激活了乡村敬老院资源。“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内在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这是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区民政局局长陈镖表示:“老人说好,养老产业才是真的好。”

据了解,我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17.11万人,老龄化率超2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我区开通运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2.3万名老人累计领用养老服务券2200余万元。“然而,近几年,养老服务券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陈镖坦言,有子女照顾的老人服务券用不完。有的老人把服务券压在枕头下舍不得用。有的拿服务券当货币购物,甚至折价使用。

“每年500多万元服务券,每季发一次,从区到镇,镇再到村,最后到老人手上,至少需一周,费人费事,且发放、使用过程监管困难。”区民政局副局长陆爱军告诉记者。同时,服务的社工多为村里留守妇女和老人,做饭、保洁、护理不专业,加上农忙时顾不上,收入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服务也难让老人满意。

旧模式下的养老服务没有撬动社会资本,养老产业的蓝海难以开拓,老人获得感降低,但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并没减少。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结合我区实际,历时10个月,民政局捧出养老改革新蓝本。陈镖介绍,今年不再发放服务券,将提高80周岁以上普通老人的尊老金标准,用以抵冲服务券;把政府兜底的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等留在平台,继续提供服务,并将服务券转换成电子账户,老人使用方便,服务更精准。同时,引进第三方优质专业机构运营居家养老服务。

新方案中,就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实施公办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强化要素保障等十大改革项目提出具体政策措施。按要求,我区今年将为1.1万名老人购买养老服务,政府引导资金1500万元。

目前,部分前期试点项目已落地。其中,张庄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已建好,15位老人“入托”,盐渎等4家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在建。全区19家敬老院已有10家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我区社会福利院在盐城首家试水公建民营,来自湖南的民营机构向老人提供专业服务,一年吸引百余老人前来养老。下一步,我区将全面系统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