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整合资源 彰显个性

我市留住质朴乡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近日,走进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顾庄社区顾家庄,只见户户洋楼别墅,房前屋后栽满名贵花木和精美盆景;大明社区大镠马的花木大世界(如皋)国际园艺城内经营摊位的花木大棚里,各种花木整齐摆放,园艺工匠正在为花木修整、松土、施肥、浇水;在钱长村夏家庄的村头田野,一眼望去,无尽的草坪覆盖着大地……

自推进顾庄社区顾家庄、大明社区大镠马和钱长村夏家庄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工作以来,我市立足“全国眼光、江苏标准、如皋特色”的工作定位,深度挖掘三个省级试点村的特色亮点,全面整合资源,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的“江苏路径”融入江海元素,贡献如皋力量。

 

彰显个性 让特色“显”出来

 

“在推进3个试点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沿袭‘大拆大建’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慎砍树、少拆房’,防止‘丢掉根本、失去灵魂’;在充分挖掘乡村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避免同质化,保护好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呵护“江海民居”肌理。秉承“一河两路非字住,三间主房有间附,四周院墙朝南出,五代同堂一屋住,房前屋后栽满树”的“江海民居”居住肌理,保持江海平原河网密布、绿树成荫的自然生态,维护富有传统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延续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把3个省级试点村庄着力打造成“江海绿韵·如意田园”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样板。传承历史人文记忆。嫁接现代文明,守住传统文化之根。保护、发扬如皋盆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盘扎”等传统技艺,历久弥新;恢复、补救“养生塘”“钱镠王”等遗存文化,修旧如旧;提炼、升华“顾庄会堂”“小土窑”等隐性文化,纵深挖掘;实现“古朴”与“现代”“过去”和“将来”的有机融合,互动相兴。

 

以人为本 让服务“优”起来

 

大寿星南路、镇西路、中心路等工程正在加紧推进,3个试点村庄增设公共文化活动广场、乡村大舞台、乡村文化展示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对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我市按照“补缺补短补软”的要求,组织深入一线调查剖析,精心拟定了5大类43个实施工程项目,预计投入1.2亿元用于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截至目前,完成投入6100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出行、污水处理、供水安全为重点,持续实施道路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拆坝建桥、水系清洁畅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管理、维护和运营的长效机制。基本完成花溪路、花王路、致富路等路的新建和花海河试验段河道整治、精品盆景园等节水改造、花卉路道路提升等工程。

 

聚焦三农 让乡村“兴”起来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我市从宜居家园打造、产业发展、“智农”打造三个方面,着力勾勒出“一首无言诗、一支产业歌的田园业态,一幅立体画、一道风景线的乡村生态,一本乡情书、一部致富经的百姓心态”的乡村景象。

我市秉持“守望原态格局、保护田园肌理、完善现代设施、美化院落庭除、存留记忆空间、传承乡村文脉”的理念,加强顾家庄“田园庭院”、大镠马“天井小院”、夏家庄“水岸家园”等富有如皋地域特色的庭院建设,营造“田——麦浪滚滚、林——绿树成荫、路——步移景异、院——鸡犬相闻、果——红红火火”的相亲相融的田园生活,让农村成为宜居家园;围绕3个乡村的各自特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世界长寿乡”的独特禀赋,培育更多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围绕“培养一批一技之长的老农、吸纳一批回乡创业的新农、引进一批精晓产业的智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壮大农民队伍。

□融媒体记者吴青青

 

记者感言: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围绕“特色”“田园”和“乡村”三大关键词,为广大农民呈现了“生态特、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美好愿景。我市正是围绕这些要求,展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让3个试点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展示个性,各美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