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1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8年11月09日

小小菜篮子见证百姓生活巨变

记者 黄海清

每天早上,69岁的王素娥都会早早来到跃龙市场的摊位前,戴上老花镜,开始一天的忙碌。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下海的商贩,她已经卖了近四十年蔬菜。

从最早的臂挽长筒篮,到现在拎着环保袋;从最早的手持几张毛票,到现在拿着手机扫码;从最早只能在几种蔬菜中挑挑拣拣,到现在面对几十上百种蔬菜目不暇接。四十年来,无数的人曾从她的摊位前走过。这些人手里提着的或丰或俭的食材,将变成一道道菜肴,走上一户户家庭的餐桌。

民以食为天,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得方便……宁海菜市场的40年变迁,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见证着这座城市人民生活的变迁。

大北门市场 告别匮乏年代

很多人最早的美食记忆都来自于物质匮乏的年代。粮票、肉票、油票、水作票、水产票……改革开放前,没有票证可谓寸步难行。买肉去食品公司,买豆腐香干去水作社,买海鲜去水产商店,整治一桌菜肴,主妇要跑很多地方。对于很多没有票证的农村居民来说,除了春节,平时餐桌上难以见到荤腥。

那时,集市被视为“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我县只存在零星的集市贸易,商品也仅包括小宗小土产、小百货和手工业品。

改革开放,最早开放的就是市场交易。1979年,“打办”(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撤销,宁海县工商局成立,对集市贸易放宽管理,把过去的“管、卡、关”转为“放、宽、活”。1981年以后,逐步取消统购统销商品,允许农民和个体生产者运输贩卖鱼鲜和其他三类农副产品,市场日趋活跃。

上世纪80年代初,县工商局在城区先后建成北门、南门市场。地处北大街和桃源路交叉口的大北门市场成为了宁海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聚集了我县最早下海的一批经营户。在横跨北大街的批发区,每天凌晨两三点,来自全县各地的蔬菜、海鲜都在这里卸货、交易,然后被发送到各个乡村市场、集市。拖拉机嘈杂的突突声时不时打破城市的阒寂。

王素娥就是在那时加入了贩菜的行列。每天天色未明,她就拉着手拉车出门,到西门、笆弄头等生产队收购蔬菜到大北门市场贩卖。

“那时候,什么蔬菜上,大家就吃什么。冬天还好,青菜、芹菜、菠菜之类的品种比较丰富,到了夏天,一般家庭只有带豆、蒲瓜、茄子等几种蔬菜翻来覆去吃。”她记得,那时候虽然蔬菜品种单一,但仍然供不应求,每天的菜都只能卖两三个小时,菜卖完了,她就回家。

即使在改革开放进行了多年之后,中国的副食品短缺问题依然严重。1988年,原农业部启动“菜篮子工程”,禽、蛋、奶、蔬菜、水果都纳入其中,市场供应逐渐充裕,短缺现象逐渐扭转。1993年,粮食、猪肉、食用油等商品逐渐敞开供应、价格放开,票证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跃龙市场 拥抱丰裕时代

改革开放给宁海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收入普遍提高,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百姓的餐桌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品种的日渐丰裕是最大的变化。长期以来,宁海居民餐桌上的食材都来自于本地,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发达,商品供应越来越充足,宁海的市场经营户开始到宁波、椒江、杭州等地市场进货,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食材开始走上了宁海人的餐桌。从城区到乡村,居民对生鲜食品的品类、供应量、新鲜度等要求越来越高。

“小小菜篮子,民生大工程。”宁海县委县政府历来非常重视食品供应保障问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县工商局市场服务中心下成立了宁海县市场开发服务公司,专门负责我县市场的投资建设和管理工作。

1995年,针对大北门市场容量不足以及因此带来的交通堵塞等问题,县市场开发服务公司和北山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投资建设跃龙市场。1997年,跃龙市场正式开业。2009年,为了分流市场批发业务,跃龙市场又投资建设了龙海市场。

20多年前建设的跃龙市场占地虽然只有15亩,却一直是南三县菜市场的标杆,也是宁波地区最兴盛的市场之一,2017年交易额超过18亿元;加上龙海市场的批发业务,交易额则超过32亿元。

每天凌晨,当城市还在沉睡之中,跃龙和龙海就进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段,一车车的货品在这里卸载,又被装上一辆辆汽车,驶向全县各地的菜场、生鲜超市、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经过层层流转,最终登上了我们的餐桌。

“东门漓卤滴浆,西门大棒夹枪,北门珍珠宝贝,南门瓜瓠茄菜。”这句民谚生动地表述了宁海四乡的风物特产,也真实地展现了过去商品流转之艰难。如今,在宁海,我们不仅能品尝到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也能轻松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生鲜美味。

商贸集团 走进新消费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仅满足于充裕、丰富,更追求安全健康的饮食方式,整洁便利的购物环境。

县商贸集团(前身为宁海县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宁海县市场开发服务公司的母公司,拥有包括跃龙、龙海在内的近十家大中型批零市场,管理开始向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转型,不断优化购物环境,构筑起我县居民餐桌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2011年起,县商贸集团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所有菜市场的硬件改造提升,各市场购物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建筑更加安全,功能更加齐全,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卫生,还开辟了专门的休息空间。

相比硬件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更需要长期的坚持。2014年,县商贸集团又以南门、兴宁市场为试点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层层推进,所有国有零售菜市场全部创建成功。各市场均建立了完善的准入、检测、追溯体系:详细记录经营户资料、供货商信息和每天进货明细;每天进行食品抽样监测,检测项目包括农残和常见非法食品添加剂,还为消费者提供免费食品检测服务。在国有市场的带动下,部分民营菜市场也开始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

菜市场是市民日常生活的“第一市场”,总是对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幻作出最快的反应。随着新技术、新工具和新业态的迅猛发展,我县菜市场始终在不断变革,迎接迅速到来的新消费时代。

几年前,当电商大潮冲击零售业时,跃龙市场就和顺丰合作成立了电商服务平台,在市场内为经营户和消费者提供生鲜快递服务。从此,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件的宁海土特产通过这里发向全国各地,几位经营户还自发印制了“一市青蟹”的彩色包装箱,对外宣扬宁海青蟹的高品质。

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所有市场摊位前又都悬挂起了一个个二维码支付牌,顾客买好菜,只要拿着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直接拎走。

王素娥的摊位前就放着一个二维码支付牌,她笑言刚学会不久。她说,最早拉着手拉车四处贩菜是为了生计,如今的她已经生活无忧,每天出摊更多是因为习惯,“卖了几十年菜,就当是锻炼身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