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小 荷
2019年01月08日

苔花亦不负春光

——读《〈苔〉背后的故事》有感

周知然 实验初级中学八(18)班

 

年初,一首寥寥绝句——《苔》,忽地走出了阴暗,拥抱了春光。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学生,用动听的旋律、真诚的心灵告诉人们:苔,亦有花期。

起初,我只是被山里娃纯真清澈的歌声所打动。后来在《阅读年选》上识得了《〈苔〉背后的故事》,才完全读懂了他们的演绎。

五年前,梁老师夫妇和一位岑姓老师前往石门坎新中小学支教,那里是全国最穷的地方之一,条件极端恶劣,山民淳朴却愚昧。梁老师决定改变些什么,他为许多诗词谱了曲,教给学生们诵唱。孩子们渐渐爱上了诗歌,自己也开始创作。梁老师将他们的作品结集出版,书名为《乌蒙山里的桃花源》。

说来,背诗者多,唱诗者却少见。乌蒙山里的苗族娃们,春吟“绿遍山原白满川”,秋诵“一江明月一江秋”,夏歌“露顶洒松风”,冬唱“风雪夜归人”。那情景必然很有趣呢!久居城市,我只能从衣物增减中窥得季节变换,而山野的儿女们,每天都拥抱着自然。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平平仄仄,自是成歌。诗词让一草一木皆被重新定义,也教会他们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宁静。

这个大山深处的故事,还告诉我诗词美在信念的力量。新中小学的孩子们三分之一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一度自卑过。梁老师便教大家唱《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山谷里回荡着歌声,宛如天籁。于是,国色天香的牡丹,抑或看似不起眼的苔,都没那么重要了。大家都一样,心儿热热闹闹向阳,才能构成完整的春天啊!孩子们唱着,一直唱到了央视的舞台上。

眼眶湿润,《苔》背后的故事竟有这么多。知识、传承、温情皆化为春风,吹进了乌蒙山。山深处苔花在顽强绽放,星星点点,向着希望,不负生命,亦不负春光……

(指导老师 申云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