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广涉百家之说 自谋一家之言(上)

——古典文学鉴赏专家徐应佩教授访谈录

 □钱荣贵

 

钱荣贵:徐老师,您“一课一得、一得一文”的教学方法,不仅在当时收到很好的成效,而且给人以很多启发,至今还为不少年轻教师时常提及和仿效。请你谈谈您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成果?

徐应佩:教学过程,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广涉百家之说,自谋一家之言”是别人对我的评说,也是我对教学工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概括起来说,我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激发思维为中心,以培养创造为目的”。你说的“一课一得、一得一文”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我对学生的一种要求。这种方法,并不要求学生全盘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当中能够捕捉值得研究的选题,课后继续钻研,有所生发。这八个字,前四个字要求较低,后四个字对本科生而言却是一种至高要求。要做到这八个字,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年确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在《名作欣赏》《语文月刊》《语文学刊》《阋读与写作》《教学与研究》以及一些高校学报上发表文章。走上社会后,这些学生大多很快成了教学骨干,常有文章见诸报刊,并出版了文集;不少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还有一些人继续深造,读博、博士后。像杜晓勤现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刘勇刚是扬州大学大文学院的三级教授、博导。

钱荣贵:是啊。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治学兴趣、科研意识和写作能力。这种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其实也很高。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您长期致力干文学鉴赏研究,为这种教学法成功运用提供了坚实保证。请您介绍一下科研方面的情况。

徐应佩:好的。我科研的是古典文学鉴赏。1982年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之后,又陆续出版了《古典诗词欣赏艺术》《古典诗词欣赏入门》《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史》等,加之与周溶泉等人合作主编、主撰《历代怨诗趣诗怪诗鉴赏辞典》,独自主编、主撰《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并参与《中华文学鉴赏宝库》《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等等多部大型文学鉴赏辞典的撰稿。多年来发表、出版古典文学鉴赏论文、文章500多篇,约1000多万字,还被推选为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研究会会长。学术界、文艺界总是把我和古典文学鉴赏联系在一起。

我走上文学鉴赏之路也是时代使然。这是文革以后的事。早前我工古代文学,但不爱文学鉴赏。文革后,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我重操旧业,在中文系教古代文学。当时古代文学有了应有的地位,社会上普遍重视继承文化遗产,大学、中学语文教材编入较多的古代作品。各地文学杂志纷纷复刊、改刊、创刊,许多师范院校创办语文刊物,需要大量解析古代作品的稿件。而当时的作者队伍青黄不接,有些专家被整怕了,不敢写;有些专家老了,已不能写。而我正当盛年。各编辑部约稿信如雪片飞来。而我也许是蓄之愈久,发之愈力的缘故,这时期我的作品较多。当时除了西藏和台湾外,大陆从中央到各省、市的文学杂志、教育刊物、语文刊物都发转过来了,最多一个月有33篇文章见刊。1983年夏,我应全国古典文学讲习会之邀赴庐山讲学,碰巧与吴调公教授住在一起,讲学之余,得到吴老耳提面命之教。他说:“你的单篇鉴赏文章写了几百篇,今后是要在总结自己的鉴赏经验、研究他人鉴赏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鉴赏理论研究。这不仅可以开创一门新型学科,而且可以使我国文学鉴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此后,我逐步将建立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作为奋斗目标,并在校内开设古典文学鉴赏选修课,随时关注国内外文学鉴赏动态。并将文学与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民俗学等融为一体,构筑出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与宏观的框架。《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积十年之功,就这样完成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干1997年11月出版。此后又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