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贾雨村”“甄士隐”说开去(下)

——试论《红楼梦》作者到底是谁

 □王观明

 

对于以上四例可能有人要说:这些都是小例证,还不足以充分说明《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那现在就再举一个重大例证。最近如皋红学会李虹写了一篇《如皋刘氏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此文以清朝初期,如皋刘氏代为充军为奴的历史史实为依据,揭示了清初满人对汉人的残酷迫害。清初全国有人口1.3亿,而被清政府残杀迫害的就有6千万。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隐藏在《红楼梦》中100多年的红学研究大概无人发现过,现在被李虹通过索引探寻,发现隐藏在《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中。这一节有这样两段文字:(1)《红楼梦》第六回有一段文字“恰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这日正往荣国府来。”(2)《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又有一段文字:“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哪有坐着的空儿。”“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这第一段文字“从千里之外”“往荣国府来”,这其中暗含着这样的历史事实:即当年冒辟疆曾以重金将在东北代为充军为奴的刘氏夫妇,从东北宁古塔赎身出来,从“千里之外”来到水绘园居住。第二段文字明写刘姥姥告诉贾母自身经历,实际上暗写刘氏夫妇充军为奴的奴隶生活:年年如此天天如此,风里雨里不停劳作,受尽摧残。再从“地里雪有三四尺深”进一步强调这地方只能是东北牡丹江市宁古塔,如果是山海关内哪可能有三四尺深的雪。试问,以上刘氏夫妇代为充军为奴的事实,这一反映清初满人对汉人残酷迫害的重大历史史实,北京西山那个旗人曹雪芹,他能知道吗?还愿将这一满人残害汉人的历史史实暗写在《红楼梦》中吗?以上事实充分说明《红楼梦》写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假语”,揭示刘氏夫妇充军为奴的残酷史实才是“真事”。因为这件事的发生涉及到水绘园,亲历人又有冒辟疆,所以,能将刘氏夫妇代为充军为奴这一史实写进《红楼梦》的只能是冒辟疆,这就用无可辩驳的依据,证实了《红楼梦》的作者只可能是冒辟疆,已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这是我们如皋红学会的重大科研成果,值得大家重视,笔者认为:是时候了,应该还冒辟疆一个公道。

以上五个事例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如皋红学索隐探寻冒辟疆是《红楼梦》的著作者,完全是运用的“事实索隐法”即凭借《红楼梦》中隐含的客观存在的五处事实,从中索隐出隐在其中的五处“真事”,来证实《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这种“事实索隐法”方向对头,方法科学。一是以事实为依据,这就令读者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二是具有唯一性,无可辩驳性,别人看了无法推翻,自然欣然接受《红楼梦》作者是冒辟疆这一事实。近百年来,胡适红学从来没有重视对《红楼梦》中哪是“假语出来”哪是“真事隐去”的研究,特别是根本没有对隐在《红楼梦》中的诸多真人真事进行研究,怎么可能将《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找出来!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那么《红楼梦》中“曹雪芹”又是怎么回事呢?笔者认为“曹雪芹”仅只是文学作品的虚拟的含有某种影射意义的“假托名”,《红楼梦》中有一五言绝句就意味深长。它揭示了《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主旨思想,这就是在开篇第一回所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一五言绝句,我们按照《红楼梦》作者提出这本书的写作原则“假语出真事隐”采用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法,就是说着“荒唐言”绝对不荒唐!现将这首五绝稍加更动,有可能就是“满纸‘遭血情’(曹雪芹),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现在到了破解其中味的时候了。笔者认为《红楼梦》将这文学作品中虚拟的作者定名为曹雪芹,原因就在这里,明写曹雪芹(是假语)暗指“遭血情”(才是真话)。

笔者将《红楼梦》作者极有可能是冒辟疆作了粗略的分析,只想抛砖引玉,求得不赞成胡适红学的同志来探讨。红学泰斗俞平伯先生晚年曾痛心地指出“我看红学这东西始终(请注意‘始终’二字)是上了胡适的当了。”难不成俞平伯先生的这句话还不够警觉,这个“当”还要大家继续“上”下去?笔者觉得1949年前还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胡适红学一家独放还情有可原。但解放六十多年来,“双百”方针早已深入人心,质疑胡适红学的也大有人在。让大家来齐放争鸣,在越辩越明的真理中,将《红楼梦》中诸多谜团解开,将《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