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冒辟疆著《红楼梦》探源(连载)

5.“顿了一顿”。在最早的己卯本、庚辰本、列藏本等脂本《红楼梦》的第七十回末尾放风筝的描述:“……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蒙府本同回中只是将“顿了一顿”改为“扽了一扽”,这样改了,让读者倒还能理解。

但是,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同回中的这一段唯恐读者看不懂。则把“顿了一顿”删除掉,甲辰本中这一句改成:“众人都用手帕垫手,黛玉果见风力紧大……”程甲本、程乙本此句改为“众丫环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这三个版本对此节的改动,不仅仅是把方言“顿了一顿”删去了,而且将放风筝行为的主体林黛玉也改变成“众人”“众丫环”,显然改动得很不当。“顿了一顿”的“顿”字,在这里并不是《辞海》中所注释的如:“顿首”“停顿”“顿时”“一顿饱”等等意思,而是如皋的土语,作动词用。“顿了一顿”在文中是说林黛玉放风筝时,防止细线划破细嫩的手,便用手帕垫着手,然后将风筝的线短促地“拉了一拉”“拖了一拖”“拽了一拽”的意思。作者在《红楼梦》用了这么一个方言“顿了一顿”,倒是把黛玉放风筝的动作描写得很细腻、很生动、很形象,但那么一改,就把原意改得大不一样,逊色多了。

6.“捣鬼”一词从字面上看,与捣乱、捣蛋一样,是个贬义词,有暗中使用诡计搅扰的意思。但在我们如皋“捣鬼”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比如“捣鬼戳腔”,完全与上面解释的含义不一样了,往往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耳朵旁边低声细语地说话,有一种不愿让别人听见的神秘感,这种状态在北方多称为“咬耳朵”。但在我们这里是很土的方言。

《红楼梦》第九十六回中,当王熙凤为贾宝玉的婚事,正向王夫人、贾母出主意搞掉包儿的法子时,“熙凤走到王夫人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王夫人点了几点头儿,笑了一笑说道:‘也罢了。’贾母便问道:‘你娘儿两个捣鬼,到底告诉我是怎么着呀?’凤姐恐贾母不懂,露泄机关,便也向耳边轻轻地告诉了一遍。”这里的“捣鬼”就是咬耳朵说悄悄话。

“捣鬼”一词,难道不是作者在《红楼梦》留下的一个文字胎记吗?

7.“瞧去”又是如皋一个土方言。在《红楼梦》中这个“瞧”就有三种含义。第六十七回:“我要到琏二奶奶那里瞧瞧去,你在家里做什么呢?”这里的“瞧瞧去”,是去看看的意思。第一百一十三回里的“瞧”字就用得多了,有“凤姐睁眼一瞧”“你瞧你外孙女儿……”“瞧不起”“我们庄家人瞧着这样财主”“要进城瞧瞧去的”“我瞧着不好”“贾琏也过来一瞧”“舐破窗纸往里一瞧”这里头的“瞧”也都是看的意思。但另一句的“瞧”就是另外的含义了,刘姥姥看望了已病入膏肓的王熙凤,被平儿催了出来,当刘姥姥担心王熙凤的病怎么好呢时,平儿对刘姥姥道:“你瞧去妨碍不妨碍?”刘姥姥道:“说是罪过,我瞧着不好。”这里的“瞧去”,就不是看去的意思了,因为刘姥姥已看过王熙凤,从里面出来了,不会再去瞧。这里的“瞧去”则是如皋的土语,是担心、担忧的意思。后面“瞧着”的“瞧”就是“看看”或“估量”的意思。在我们这里,当对一个人做事不太放心,或是担忧某人生病不见好转时,则往往说:“你瞧去什的。”普通话则是“你担心什么。”

但是新版本《红楼梦》的此一句“瞧去”中的“去”字被删掉了,改变为“你瞧妨碍不妨碍?”这一改动,就把如皋土语的原意改掉了。

8.“回来”,这看上去是一个极普通的词,即“回来了”。但在第二十一回开始的一段话中:“那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掠于被外……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这句话中的“回来”,却是另外一种含义了,是“以后”“过会儿”的意思,没有一点儿“回来了”的意思。“回来风吹了”也是我们这里典型的土话。

以上仅举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如皋方言土语,请读者们细细品味。

冒辟疆家族本就是蒙古族人,后来迁居如皋,他对蒙满一些语言可能也懂得一点。他从小就跟随过在江西、四川、云南当官的祖父冒梦龄。他的父亲冒起宗在南京、湖南、山东、广东当过官,他曾和其两个叔叔到衡阳看望他的父亲。与他订过婚约的陈圆圆、他的如夫人董小宛,他的密友吴蕊仙都是苏州人,吴语中的“侬”字,对他来说随口可说,扬州、南京等地是他经常出入的地方。他所倡和的文人诗友有南有北几百人,所以冒辟疆所接触到的语言是极其丰富的,难免不受其熏陶和感染,并体现在他的诗文和著作中。

上海作家黄伟民先生说,他100多岁的母亲生前就喜看《红楼梦》,不下几百遍,她就觉得《红楼梦》是苏北人写的,这不能不说明《红楼梦》里有大量的江淮方言、如皋方言土语。

(本书由如皋红楼梦研究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