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5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文化周刊
2019年05月13日

聂家岩,一个故乡的比喻或神话

——读《我的聂家岩》有感

夏吉林

向以鲜诗集《我的聂家岩》,自问世以来颇受业内外瞩目。其现代视角对中国人记忆里关于乡村生活的文化、情感、达道的重新解读,给那段行将消失的历史画卷,下了一场整理和储存的工笔功夫。

人类历史喜欢用一种新的恶,去逆淘汰已经存在的美,然后在新的境遇里挣扎,再回过头去祭奠逝去的美好事物,在祭奠里传承那些亘古不易的美好基因。

《我的聂家岩》文本的中国故乡,似乎正走在这么一个道路之上。

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安乐自洽的主要载体就是一个个家庭细胞构成的健康故园。是那里的风物、仪式、人物、风景、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在这些要素构造和驱策下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沧桑变化。向以鲜的诗文,试图用一种新角度,去祭奠这一切。

故乡,一个芳香的道场

在一个隐秘的语言体系里,故乡是每个人血液的一部分。就像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一样。对故乡的怀想过程中,好像会不断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这个答案可能不够精确,也是一种答案,那是生命最初的道场,芳香的道场。

在诗集里那首《香樟树》,相对完备地展现了这么一个道场的四维时空:一颗饱经风霜的千年巨树就是一个村子的人们灵魂的安放处,生死皆在它的周围发生。又由于人们千年的愿力积累,赋予这棵树以保佑者的神格魅力,因此它实实在在成了村庄的风水核心。这么一个人天互动的循环生态链条,如果要用拟人的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母亲的怀抱了:

我的睡梦全是仁慈的叶子

全是母亲怀抱一样的影子

香樟树下的世界总是让人放心的

这棵诗意充盈的香樟树,在形而上的意义上,又何尝不是“失乐园”的游子对故乡的渴望和回望呢!我们中的大多人都失去了故乡,至少要用诗歌给故乡留下位置,哪怕只是一棵树的位置。

父亲和母亲,既是来处又是归途

诗歌的究竟根本是什么?我相信“诗言志”的理论,那么“志”又是什么?志者,心之所之也。心要到达的地方是感情、哲学、宗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表达能力。诗歌之所以能够抒发人心中的幽微精细的“志”,情感是基础,哲学是路径,而神学才是究竟根本。

《银卷尺》和《闹钟散》分别从父母与时空的四个角度入手,在开放而多变的意象游曳里,体悟生死与法度。父亲和母亲,既是我们的来处又是我们的归途。诗文所现,父亲的银卷尺,可以丈量火热的心与冰冷的物,丈量生命的长度,生死的距离以及轮回的复杂路径。展开又收拢的银卷尺,好似天道变易又周而复始,一如父亲母亲的灵魂和爱,与天同道周而复始。卓越诗篇,须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痛苦领悟。这把小小的银卷尺,从度量物件、到仁爱载体、到观物方法论、到天道运行、到成为父亲本人,最后回归达道。于情感上是那么的疼痛和不舍,于生命轨迹上又是那么冷酷难以逃脱。

另一首写母亲的《闹钟散》,有异曲同工之妙。《银卷尺》从空间入手,返回时间的深渊;《闹钟散》从时间落笔,却呈现出无限的空间之美。这把银卷尺或圆脸小闹钟,令聂家岩披上白银时代的神秘光泽。这种感情近乎零度的写作,不干扰读者的阅读感受,使一首诗歌,具足了尽可能开放的解读空间和意象,不同的人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共鸣,父母给我们呈现的生命、审美、痛苦与欢乐,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作者以两个冷峻的金属物件,寓载人们生死与来去的历程,这种表达,有哲学的冷静和神学的圆融。

聂家岩,故乡的比喻或神话

向以鲜一直都是独步现代汉语诗坛具有高度识别性的诗人,历史学积累和学者的方法论,令他对故乡审视、批判、挖掘和解读深刻而别出心裁。他从人物、风物及心灵史的外围角度展开自己的大椽之笔,又像锋利的手术刀,庖丁解牛般巧妙地完成眼前物象和表达之间的语言调遣。在鞭辟入里的打量和解构中,让人们透过世相的表面,发现不朽的意义;透过卑微的表象,发现高贵的本质所在(如《牛粪如烟》)。也可以从《乌龙传》《地主罗婆婆》里发现同样一片土地上所孳生悲悯、艰辛与残忍。

内在脉络上,解构聂家岩的利刀,至少有“格物致知”“天道探幽”“神话还原”三种方式。在《坟梯子》《挑水的距离》《影子屋》《地主罗婆婆》等作品里,同样体现出作者独家的解构刀法,令微尘一般的小意象,小事物,都有一种上达天听的生命至理。

一部诗集的新意在于,它对某种题材的书写具有别开生面的创新意义,并且具有“载道”功能。向以鲜把聂家岩的日月、山河、人物、悲欣等在诗歌里打开、刨解、漂洗、翻新、压缩、收藏,存入我们的记忆传承之中。这就是载道,而且载的是一种行将灰飞烟灭的大道。

《我的聂家岩》见微知著,为失魂落魄的都市人,奇妙地呈现了故乡应有或曾经拥有的精微景致。诗人从文化细胞学的角度,把故乡的干细胞基因提取出来,保存在薄薄的诗集里。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幅幅故乡的妙华胜境和中国业已消失的乡村范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乡村文明的远去,其田野调查意义将日益突显。当人们再次谈起故乡谈起童年谈起从前,《我的聂家岩》必将会成为中国关于未来故乡的经典比喻和神话。  

诗集出版后,被评为《诗刊》社中国诗歌网2018年度十佳诗集,这也算是想“给故乡留一个位置”的中国诗界,一次庄重的选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