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文化周刊
2019年07月15日

小店演变记

潘永华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开在农村的烟酒杂货店统称为小店,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小店所经历的从大队(村)小店、供销社两代店(代购代销店的简称)到个体工商户的演变过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购买糖烟酒及针头线脑等日用小百货,除了基层供销社外,也就是开在各大队的小店了。由于那时物资匮乏,样样东西都很奇缺,几乎买啥都要凭票。糖要糖票,烟要烟票,酒要酒票,甚至连肥皂、火柴都要票。记得在我部队驻地,连缝补衣服的棉纱线也是需要凭票购买的。

那时的小店都是由大队集体开办,并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不仅如此,进货渠道除了当地供销社外别无分号,需要凭票供应的,就由供销社分别按照各大队的户籍人口先将票证印制好之后,交给大队会计,再由大队会计分发落实到户。小店的营收归大队所有,开店人不拿工资,而是由大队酌情比照生产队的劳力按工分计酬,所以,大队会计和出纳会不定期地到小店进行盘点与核算,查看开店人是否有侵占挪用小店资金的情况。

小时候,我的那个村既未通公路,又没有一家小店,油盐酱醋糖等日常用品都要步行四五里路去大蔡或长洋村购买。只有到农忙“双抢”(抢收抢种)时,长洋村的一家合作商店才会挑些日用必需品来我村临时卖几天。因此,村民生活十分不便。直至1967年冬,随着长畈公路的开通,昔日偏僻闭塞的山村终于打开了与外界的联系,经大队向当地供销社申请报批,村里才有了首家小店。

我父母接手大队小店,大概是在1974年的冬季。此前两任都是大队干部家开的。后开的这位干部因年纪大了,做事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就找上门来问我母亲愿不愿接手。考虑到父亲身体羸弱,正好赋闲在家,开店无疑可以减轻家里的生活压力,更何况小店是由大队出资,自己没有任何负担,因此,母亲就毫不犹豫地接了过来。

几年后,各大队小店都被当地供销社并购改制为代购代销店(简称两代店)。两代店代购部分农副产品、废旧物资,代销部分生产及生活资料,这就给村民增加了极大的便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将家里的禽蛋、旧书报、废铜烂铁等物资卖掉,然后,再换取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由于两代店属于供销社的商业网点,自然也由供销社出资与管理,所以,往往也会像之前那样不定期地派人到店里进行盘点与核查。

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终于可以跟这票那票彻底说“拜拜”了,同时,国家也相继取消了对个人开店的限制,从此,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两代店随着供销社的解体而悉数退出了历史舞台。想继续经营的,则必须自行向工商部门申领个体营业执照,自起炉灶重开张,与供销社再无任何瓜葛。此后,城乡处处店铺,市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只要手中有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单就我们村里来说,小店从无到有,最多时甚至发展到5家。

从大队小店、供销社两代店到个体工商户的演变,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蹒跚前行的历史。透过这一侧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由贫到富、综合国力由弱到强的发展变化过程。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必将越来越好,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新华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