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松彪:军人本色成就华丽转身
记者 方景霞 见习记者 赵稚娴 通讯员 徐红燕
从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被降级兵种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4年部队生涯,他逆势而上,争当排头兵;从借钱创业致富到回馈社会,他不畏艰辛,不曾停下,诠释“退伍不褪色”。他就是退伍军人王松彪,现为宁波凯得利有限公司董事长。
逆势而上争当排头兵
王松彪1971年出生在西店镇王家村。和许多男孩一样,青少年时期的王松彪也有一个当兵梦。1990年,19岁的王松彪在父母的支持下,应征成为一名海军战士。“当时应征的是潜水兵,需要专业基础,考试的时候,因为我文化程度不高,没过,被降级为普通兵,到了炊事班。”
然而,本身条件带来的劣势并没有击退王松彪。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到了炊事班后,王松彪苦练厨艺,每天4点多就起床,和另外3个战友准备200号人的一日三餐。忙碌的同时,他考出了厨师证、面点师证等专业证书,还额外学了电影放映师等其他技术。凭借着出色的表现,王松彪入伍后一年就光荣入党,并成为一名优秀的班长,多次受到所在部队的嘉奖。
干事创业争做开拓者
1994年,王松彪退伍后回到家乡,在一家塑料制品加工厂工作。凭借部队里锻造出的永不服输的精神,他刻苦钻研,很快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然而,王松彪并不满足于现状。感受到西店风风火火的创业氛围,2000年,祖辈都是农民的王松彪决定自己创业,东拼西凑了10多万元开起了家庭作坊,制作手电筒。两年后,手电筒竞争激烈,形势严峻,王松彪当机立断,转型厨具制造,创办了宁波凯得利有限公司。
资金压力大、产能不足……面对种种困难,王松彪以质量和诚信这两块“金字招牌”,跨过了一道道坎。因为资金压力大,有的客商愿意预付款,让其接下单子放心生产。而面对产品价格波动,王松彪也经常对员工说,不管价格多少,既然接下了,就要保证质量,做到最好。如今,凯得利已经从最开始的十几人的家庭作坊发展到目前拥有400多名职工,厂房面积2000余平方米,实现年税收800余万元、年产值1亿余元的规上企业。
回馈社会退伍不褪色
事业做大的同时,王松彪没有忘记军营的培育之恩。采访中,他多次提到,如果没有当兵,就没有现在的他。部队4年的锻炼,成就了现在的他,并鼓舞着他不断前进,干事创业。他积极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公司已安置退伍军人20名。
“王总特别照顾退伍军人,他为我们退伍军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干事舞台,是我们的榜样。”退伍军人翟敏在公司干了近10年,目前已经是管理人员。提起王松彪,他满是感激和敬佩。
除了优待退伍军人,王松彪还不忘服务社会、反哺乡亲。村里开荒筑路、架电通水、整治村容村貌,都有他的影子。他还曾自掏腰包给村里的困难群众缴纳医疗保险。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王松彪出资35万元用于村里文化礼堂建设。10年来,他每年出资6万元,注入慈善冠名基金,用来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和村民。凯得利公司还与王家村结对,共谋乡村振兴。
当兵、创业,王松彪觉得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两个决策都做对了,而这两项目标的实现,他认为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给的机遇。作为一名有着将近30年党龄的党员,王松彪表示,他将继续保持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传统,更好地服务社会,用自己的创业经验,带动更多的退役军人成就创业梦。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