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8月13日

唤醒沉睡资源 升腾振兴希望

——淤溪镇土地收储整治工作见闻

本文字数:1404

本报通讯员 杨宝军 卢丽萍

 

7月29日,天刚朦朦亮,淤溪镇新桥村民李扣羊就在自家院子里忙碌开来。他请来左邻右舍帮忙搬家,然后交村拆除、退房还田。

“新风行动”开展以来,淤溪镇以土地收储为抓手,对一户多宅和年久失修、长期无人居住的“空心房”、棚坯、畜禽舍等,按照政策评估补贴,拆除后复垦还田,既为改善人居环境扫除了障碍,又为破解用地瓶颈腾出了空间,更为保障发展增添了动力。

淤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俊明感受颇深:“‘空心房’对于农民来说,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成了一大累赘。”

镇党委政府决定把农村“空心房”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在全镇迅速掀起“空心房”土地收储整治的热潮。

该镇成立了分别由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挂帅的3个工作组,驻村扎户,包保推进。镇公路管理站站长秦靖明第一个带头签约,拆除了父母亲多年未居的“空心房”。他说:“空心房留着既没用又有伤大雅,作为工作组的一名成员,我如果不带头行动,还如何去做老百姓的工作?”党员、镇城管中队队员袁春红将在泰州人民医院做食管癌手术的父亲托给姐姐照料,一连20多天起早带晚挨家挨户做工作,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土地收储整治工作。镇建管站负责人冀国顺的父亲因突发事故抢救无效死亡,冀国顺草草忙完父亲的丧事后,强忍着悲痛投入土地收储整治突击工作,带着驻村干部入户宣传政策,一户、两户、三户……最后有一户留守老人由于对旧房“有感情”“舍不得”,始终不签合同。他和工作组成员驱车专程到城里找到老人的儿子,做好了工作。

党员干部的无声行动深深地感染着群众。南桥村75岁的魏党英有2间辅助房需要拆除复垦,在工作组说明来意后十分爽快地说:“别说政府还补钱,就是不给钱,我也要支持拆除。村里的变化对我们来说意义太大了,村里干净了,道路宽阔了,我们出来逛逛,心情也不一样。”

七月,骄阳似火。里溪村村民参与“空心房”拆除的热情比七月骄阳还热火。目睹村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的曹丙宜、王存山、武必等6名村民纷纷向集体抛出整治乡村人居环境的诚意:将46年前合建的一排连体厨房交村拆除,以拓宽道路、美化环境。7月16日,这排脏乱差的联体厨房彻底消失在里溪村民眼中。

杨庄村村民袁龙宝谈及荒置的老房子泪眼汪汪。2012年,袁龙宝一家在村开发区购置了一块宅基地用来建楼,以改善公孙三代的居住条件,根据一户一宅的原则,必须将老房子拆除。怎料到,她的老伴在拆除老房时不幸被倒塌的墙体压中,再也没能爬起来。老伴匆匆离世,袁龙宝痛苦不堪,每天都会去拆到一半的老房子里坐一会儿,怀念与老伴的点点滴滴。7月12日晚,根据村土地收储图斑规划,工作组人员到他家说明来意。他思虑再三,终于在拆除协议上按下了指纹:“老伴走了这么多年了,村干部一直体恤我,也没逼我继续将老房子拆除,现在公家还贴钱让我拆除,我没理由拦着,拆就拆吧,走了的人再也回不来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过。孙子都21岁了,马上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还要去城里买房,补贴的钱到底能帮上点孩子的忙。”

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突突突”的挖机声,淤溪镇一间又一间的“空心房”、棚坯、禽畜舍被拆除。这里沉睡的土地正在悄然苏醒,习习凉风吹干了人们脸上的汗水,也吹开了人们幸福的笑容。

白墙黛瓦,飞檐翘脊,绿树绕村,河水流淌……行走在淤溪鲍老湖周围的村道上,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吴俊明感慨道:“截至目前,全镇拆除低矮破旧房屋2000多间,可复垦土地近400亩,能让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也为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