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8月13日
溱潼镇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新路径
本文字数:786
本报讯(记者 颜禹铭)“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各位村民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喽……”一大早,溱潼镇洲城村村部前就摆起了小摊子,工作人员手中的大喇叭声音响亮,循环播放着口号,不时有村民跑出家门兑换积分。
洲城村东临溱湖风景区,具有典型的里下河地区特色风貌。去年,村里通过集中宣传、入户指导,下大力气实行垃圾分类,探索从源头分类、分类运输到无害化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如今,家家户户都将垃圾按类别放入门前的分类垃圾箱,垃圾分类融入了村民的生活。
“在洲城村试点成功的情况下,我镇大力推广该村‘五有三员’工作机制和到户宣传‘三知三会’模式,确保群众易学易记、乐于接受。”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永东介绍,目前我镇已初步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垃圾分类设施投放及宣传已覆盖全镇10个村和4个社区,受益人口达3.8万人。
随着溱潼旅游业日渐兴旺,“餐厨垃圾”也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该镇在确保污水处理厂和集镇粪便收集中心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投入430万元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可满足有机易腐垃圾生态处理、大件垃圾拆解、有毒有害垃圾集中存放等需求。
“餐厨垃圾倒入装置后,经过除臭、破碎微生物发酵等10多种工序处理,可产出用于土壤改良和园林绿化的有机肥。”溱潼镇副镇长戴嵩告诉记者,全镇每天有30多名环卫人员负责收集10个村和4个社区以及集镇的易腐垃圾,可服务周边近百家餐馆酒店。
借力先进示范引领作用,溱潼镇加强垃圾分类治理评比,并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户评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同时,该镇发挥妇女群体家庭垃圾分类的“勤务兵”和“主力军”作用,组织志愿者上门手把手地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一个妇女带动一个家庭”的支点效应。
溱潼镇党委书记曹福荣表示:“我镇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考核,持续放大典型示范效应,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培训进村(居)、进校园、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