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范存晔:做三尺讲台上的“燃灯者”

秉承“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的信念,她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怀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她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坚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初心,她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事、家长的尊重……她就是如皋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范存晔。

 

不断摸索

她用创新“唤醒”学生的信心

 

担任农业组备课组长的范存晔深知,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动力、自觉性和主动性。她总是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由厌学到愿学”,于是,她在农业组建立了“反串互动式导学模式”,并逐渐推广到整个年级部和学校。这一创新举措改善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摸索出适合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范存晔的办公桌旁,有两个整理箱特别引人注目。一个装着给孩子们购买的零食,另一个装着课外辅导书籍以及部分日用品。在大课间,她的办公桌旁总是围满了问问题的学生,当孩子们把问题解决了,她都会从零食箱里或资料箱里挑选出他们喜欢的“礼物”。长此以往,孩子们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有位老同事私下问范存晔:“你每个月的班主任费够买这些吗?”她腼腆地回答:“我的班主任费就是给这些孩子们用的,没事。”一学期下来,她所带班级的文化分数由全年级倒数第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正数第二。

 

关爱备至

她帮助学生坦然面对困境

 

作为老师,范存晔深谙因材施教的道理,不仅关心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关注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008届有个学生叫周扬芬,进入高二后,她的学习成绩由原来班级的前十名掉到了最后几名,并且经常请假回家,这引起了范存晔的注意。原来,周扬芬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中风后,生活不能自理,一直请邻居帮忙照应,周扬芬担心奶奶,所以无法安心学习。范存晔了解情况后,帮助联系村里,并经过多方面努力,最终把奶奶安置到了村养老院。在做好周扬芬思想工作后,范存晔鼓励她参加技能大赛。为了更好地照顾她,范存晔安排孩子在自己家里吃住,并一对一地教导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扬芬在第2008届“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插花艺术”中获得了“省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提前录取到南京金陵科技大学。

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范存晔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认为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每带一个班,范存晔都是全身心投入班级,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用无私的爱温暖着学生。

 

因材施教

她用真心“解锁”后进学生

 

范存晔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2017届有一名男同学,上课不听讲,更是在宿舍内打闹,不仅自己不按时就寝,还影响其他同学休息。看在眼里,范存晔私下进行了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了交流。原先,孩子的父母是个体经商户,工作比较忙碌,很少有机会与孩子沟通。孩子犯错后,家长往往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

提及儿子,这位母亲哭诉说:“孩子不听话,他爸爸往死里打,我很苦恼,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范存晔指出打骂教育的危害,并希望学生家长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同时,她总是抽空找这个学生谈心。特长、兴趣、理想等都成为了他们交流的话题,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慢慢拉近了。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变了,听课认真,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当学生带着期末成绩单回到家里时,他父亲不相信孩子的成绩进步这么快,还以为孩子私下修改了成绩。得到证实后,家长激动得一遍又一遍重复地说“多谢!”“多谢!”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季耕耘;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与自负,却有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这就是范存晔的真实写照。

□融媒体记者喻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