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8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四版:文化
2019年08月16日

手机一搜啥都有

谁还去翻工具书?

网络浪潮冲击传统辞书 数字化出版已经势在必行

   本文字数:2314

■劳动报记者 王卫朋  摄影 贡俊祺  

《新华字典》恐怕是无数国人的美好记忆,碰到不认识的字,翻上一翻就会收获标准答案,这本身材小小的工具书还入选了“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在网络和智能手机冲击的当下,年轻人遇到什么问题,不太查字典了,更多是第一时间寻求网络的帮助。

传统辞书遇到了什么问题,未来将走向何方?记者在书展期间展开了调查。

■2019 上海书展  书间访谈

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掏出手机秒搞定

今年上海书展,“辞书成就展”是内容之一。70年来,我国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在辞书编纂出版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修订本)《大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一批标志性辞书。

在精品展示柜中,陈列了《辞源》1915年版、《辞海》1928年第一版底稿、《辞海》1936年版、《辞海》1965年未定稿、1961年内部发行的《辞海》试行本、吕叔湘先生手稿等珍贵文献。其中,1928年《辞海》第一版底稿,是这套“全国唯一的底稿”首次公开展示。在展览现场,读者可以戴上手套翻阅其中一册底稿,而这个珍贵的体验仅限书展首日。

记者在现场看到,对于这些具有年代感的辞书,一些中年读者很感兴趣,低头驻足,停留的时间不短。家住浦东杨思的白领邓琳在现场做了一回“讲解员”,给6岁多的儿子讲解里面各种书籍的作用和价值。

“他认得《新华字典》,因为幼儿园里面有同学给每人都送了一本。”邓琳说,儿子正处于幼升小阶段,在自己的辅导下,认识了一些字,也会写一些字,“前不久,我刚教会他怎么使用字典,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字典查一下,也有助于他掌握字词的拼音、偏旁部首等。”

邓女士对记者坦言,至于某个字的笔顺如何,相关书籍上介绍得并不多,“即将入读的小学老师来家访,跟我们提了这个问题,笔顺不用纠结,小学里还会教,但他正在练字,如果问我字的笔顺,我第一想到的还是百度。”她说,网络输入某个字,会有这个字的读音和解释,笔顺还是以动画形式呈现,很方便小朋友学习。

此外,6岁多的小朋友正处于非常好奇的阶段,什么东西都想知道。邓琳为此遇到过烦恼,“我个人储备的知识毕竟有限,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知道的事物,我不可能再回家搬出字典、工具书,掏出手机点一点,马上就能解决。即便是在家里,如果不是为了教儿子使用,我也不会主动去翻字典,手机就能查,多方便啊,传统辞书携带太不方便了。”

“哥特妆”是什么专家也要借助网络

遇到问题不太查字典,而是更多的是寻求于网络,像年轻妈妈邓琳这样的不是少数。网页检索、APP检索等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同时,网络辞书人人可以创建、编辑词条的特性,使其内容丰富性大大增强。以百度百科为例,截至2019年8月14日,累计词条已超1400多万个,累计编辑已超1亿5000万次,参与编写人员达到680多万人。而32卷的纸质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条目数量只有6万个。

此外,尽管平面辞书在权威性方面毋庸置疑,但其弊端也在时代面前不断显现。比如修订时间长,查检、携带不方便,出版、储存、运输成本高等,也是年轻读者不愿意使用传统辞书的原因之一。

中国辞书学会秘书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就有如此感触。他表示,经常看天气预报的人应该会察觉,之前常说的PM2.5标准读法已经改为“细颗粒物”,标准变了,词典也要跟着变化,“但辞典也是滞后的,技术永远走在前面,比如现在的《辞海》是十年一修订,没有收录5G,但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并要使用5G了。”周洪波说。

此外,诸如微博、微信这样的词语,已经深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不少的辞典里面仍未收入。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长信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李宇明也碰到过这样的困惑。

李宇明说,有一次他看新闻,说地铁站不让一位女士进去,因为她画了“哥特妆”会吓到其他乘客。什么是“哥特妆”?李宇明翻开字典发现查不到,因为这是个网络新词,还没有收入字典。于是他在网上查了查,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一目了然,马上明白了什么是“哥特妆”。

权威性碰上便捷性融媒辞书是必走之路

“网上查到的哥特妆描述,如果按辞书的标准,打分给50分都达不到,但解决了我的问题。现在年轻人也是这样,浅阅读、粗阅读。有个顺口溜:要方便,进网站;要保险,查字典。”李宇明表示,大家不排斥网络辞书,但网络辞书的可信度、权威性还有很大问题。

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国强正在着重于数字辞书的研究工作,他说,网络出现之后,很多的专家学者也不去找工具书,而是把诸如百度百科当作理论依据,为此还闹出过不少笑话。

“我记得有一篇报道,说是一个博士生,在阐述人才问题时用了一个词语——‘卧槽泥马’,说是来源于《战国策》,意思是人才要流动,否则就像这个词一样。”张国强说,其实,这是网友进行的杜撰,博士生这是因为轻信网络、没有去查询权威辞书,而上了一当。

李宇明对此表示,网络已经是人们遇到问题第一查检的地方,但平面辞书“内容权威”的优势没有改变,“平面辞书是‘桥栏杆’,有的人不查平面辞书不放心,但一般人不会去扶桥栏杆,所以它起的是保障作用。”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出版机构已经在“融媒辞书”方面做出初步探索。例如,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新华字典》App上线,完整收录了《新华字典》第11版纸书内容。此外,正在编纂中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也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把专家编纂的权威性和大众参与的开放性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形式的有机结合,从而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需求。

李宇明认为,“融媒辞书”是必走之路,将传统辞书的权威内容与高超的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换言之,要将网络辞书的灵活性和传统辞书的扎实内容融合,迎接5G时代和语言智能时代的到来,促进辞书的“智能化”。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