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WAIC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
2019年08月29日

“AI盛宴”背后

职工们为“舞台”搭建护航

劳动报记者探营人工智能大会布展现场

   本文字数:2274

■劳动报记者 陈琳 摄影 金卫星

2019人工智能大会今天正式开幕。在开幕前夕的一个高温日,记者前去探营。大会三大会场之一的上海世博展览馆侧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运载搭建展位的辎重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在门卫登记之后鱼贯而入,刚停到指定位置,负责搬运和开箱的工人就已经将卸货装运的平板小车推到了车边。其实,这里不只有卡车引擎和装卸工人的吆喝声,起吊机忙碌不停,打钉、切割以及板材、钢管与地面碰撞的声音,构成了一曲高效紧张,又不乏欢快的“交响乐”。

正因为耳畔的“乐声”洪亮,东浩兰生集团依佩克公司的现场总负责人余本军怕记者听不清话语,急忙伸手比画出数字“三”。这个“三”有两重含义:“三天时间,完成场馆搭建材料的运输和安装;安装的第一天工作是最紧张的,我们团队里有一批人凌晨三点钟就开工了。”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被主流媒体称为今年最具“国际范”的顶级“AI盛宴”,今天起至8月31日三天时间里,世界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将携手国内最具影响力的AI界大咖,代表中国和上海发出世界人工智能最强音。

能为代表国际AI最尖端的技术和大腕来宾的“舞台”运输安装、保驾护航,大会运输方的职工,包括余本军在内,颇感自豪。和驻守现场的东浩兰生依佩克总经理助理、项目经理顾方如“并肩作战”,余本军带领一支50人的团队,在三天时间冒着高温酷暑,轮番“作战”,加班加点完成使命。

开幕后,这里是AI的舞台,之前的日子,这里是负责会展运输、安装的职工的“战场”。

时间和质量就是一切

虽说已过立秋,但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前,上海的气温仍居高不下。因为正在施工搭建,场馆内没开放冷气,记者在场馆内站了仅几分钟,额头已浸出细密的汗珠。而余本军和团队里的工人脸上挂满了汗珠,安全背心里的T恤也早就被汗水浸湿,但他们习以为常,满不在乎,高温并没有影响他们投入的工作状态。

用余本军的话来说,这是把材料运输到场内安装,比起之前他们做过的诸多场外运输安装项目已经凉爽不少。“三天时间,我们做的运输、开箱、装卸,只是布展的最初几个环节,等展位初步安装搭建好之后,就是展商的供应商进场布展。”余本军介绍说。     三天时间,第一天他们运输和安装的都是展位搭建材料,第二天就会有大批精密的机器人、机械手设备入场。“因为设备精密,运输和安装都有详细的说明和非常具体的要求,所以第二天做的都是细致活,第三天会相对轻松,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作为布展中的一环,东浩兰生依佩克现场的50多位职工,人人都在和时间赛跑,为其后环节的工作者腾出更多精雕细刻的时间。“让一让!”就在余本军与记者交谈时,又一车板材被工人推了进来,新一轮的切割和安装分分钟开始。

开展后,这里将成为参观者领略高科技的乐园,而现在,对余本军他们来说,时间和质量就是一切。“等会展馆会闭馆,我们还要在展方进驻之前再做品控检查,要确保每一颗钉子的位置都是对的。”

临场“开脑洞”是一种常态

实际上,在现场工作展开之前,对接境内外的客户,制定展位安装方案,大会执行方东浩兰生集团各个团队做足了功课。但在运输安装现场,随机应变也是一种常态。

“我们的运输和安装都有提前预案。”顾方如告诉记者,但在交付执行时,可能还会收到展商临时提出的方案要求。“客户的合理要求,我们都要满足,所以,预案要重新制定的概率也是存在的。”而落到具体执行的运输安装团队,则更需要他们根据具体场地的情况,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想方设法高效执行。

记者在展馆中看到的已经初步完成安装的一个12米跨距展台,就是在临开工前一天根据展方的新方案和需求临时修改制定了新的预案。“这个展台比较高,因为展馆空间挑高有限,所以用机械操作很有挑战。”余本军说,正是有临时方案的修改,他们仔细考察,最后正是利用仅有的一点制高点,由工人在凌晨进场,趁着无人的时候,腾出两台吊机需要的空间,用两台吊机对抬的方式,把展位立了起来。

“不只是这个大展位,相邻的集装箱式的展位也是如此。这样动用吊机在这个馆里进行操作,我们也是初次体验,”每个项目都有完全不同的方案和执行方法,经历过世博会,对这个场馆无比熟悉的余本军和他的团队又一次在这里“吃了螃蟹”。

展览“老兵”做第一批观众

事实上,余本军的经历在东浩兰生依佩克现场运输安装人员中很有代表性。1998年来上海打拼,2000年之后,随着上海会展行业的兴起,他进入了该行业,经历了包括世博会、进博会,以及去年的人工智能大会等大大小小的展览会的运输安装,俨然是上海会展行业的“老兵”。正是他们用汗水和双手的劳作,为会展之都上海搭建起了一个又一个“舞台”。

而他们的辛苦也是有目共睹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下午三点,团队里有工友在会场的围墙阴凉处席地而坐,就着饮料吃起了简单的便当。“没办法,从早上到现在,大家是轮番休息的。”一位工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在施工环境中不可能进餐,因为过一会又要开工,所以也不能走远,所以索性就在墙墩边简单地吃个饭,喝口水,小憩一会,等会就替换别的同事进场继续工作。“我们的工作状态,就是从一个展会奔波到下一个展会继续工作,中间会有几天休息,但工作的时间就必须投入。”当然,辛苦之外,这些工人也有其他的收获。“等到布展的第三天,展品基本到位,展馆里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等于提前一睹展览的真容。其实,我们是展览的第一批观众。”说起这件事,这位工友脸上一扫疲倦,取而代之的是兴奋与憧憬。这是专属于展览行业“老兵”的成就感。

余本军坦言:“我们50个人的班底,基本上是固定的,大部分人的老家靠近上海周边。虽然每次临近会展开幕都很辛苦,吃饭时间也不固定,回家休假、看望家人的时间也总是在轮换,但上海的确带给了我们想要的收入和成就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