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此时燕归来
·刘宏江·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燕子,大自然的精灵,它那轻盈可爱的身影,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可以见到,在历代的诗词歌赋中更是层出不穷。
燕子,季节的信使,春天的符号。开春不久,天刚回暖,它们都要从遥远的南方飞回,飞越千山万水,飞抵我的皖中家乡,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归来,一路迅疾而飞,一路呢呢喃喃。燕子掠过田野,掠过池塘,剪刀似的尾翼,裁出万紫千红的无边春色。燕子飞进农家的竹篱小院,栖歇在一根长长的晾衣绳上,婉转清丽的燕语,带给人们多少生活的乐趣。
融融春光里,燕子忙着啄泥衔草,或翻修旧巢,或垒筑新窝。一番忙碌之后,便准备在那里生儿育女了。燕子来的时候,预示着春到人间,农家的春耕春种就要开始了。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燕子,是与我们人类最为亲近的一种鸟类,一向被视为吉祥鸟,人们不但不会去伤害它们,还敞开大门,任燕子在家中自由进出。燕子成双成对,大大方方地在村子里穿梭逡巡,把巢筑在家家户户的屋梁间。为了给雏燕喂食,勤劳的燕子每天无数次地飞进飞出。人和燕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其情也依依,其乐也融融。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匆匆》一文里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孩子们会用他们甜甜的童声欢快地唱道:“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到人间,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年年如是。这一亘古不变的物候现象,谁也不曾有过半点怀疑。
可是,近些年来,在我的家乡,燕子那伶俐可爱的身影却越来越少了,燕子那天籁般的鸣声也越来越稀疏了。难道燕子已经迷失了回家的路?还是燕子真的不再思念自己的故园?
大规模的旧村庄改造,那些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几乎全被拆掉,一律变成钢筋水泥、密封严实的平房和楼房,燕子已经很难找到适合做窝的地方了。加之各类污染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特别是除草剂、杀虫剂在毒死杂草、杀灭飞虫的同时,也殃及无辜,使得燕子的觅食成了问题。对于生态环境变化一向敏感的燕子,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去年春天,媒体上一则看似很普通的新闻,却立即引来无数人在网上长时间的围观和议论。在河南新郑市龙湖镇一处在建的楼盘工地,足球场大的一块地方,一夜之间,聚集了成千上万只崖沙燕,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新开挖的地基坑断面上打洞,筑巢安家,孵卵育雏。施工方为了不伤害到燕子,只得暂缓施工,让燕子安全地度过繁育期,直至七月下旬,雏燕长大离去。
原来,这处建筑工地,曾经是成片的居民区,家家户户都有燕子窝。后来村子拆迁了,老房子推平了,燕子没了去处,只得临时在这里打洞安家。虽然这家施工企业因此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但企业爱心护鸟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环保组织、公益人士盛赞新郑市,是一座“好有爱的城市”。这个工地也因此被网友赞为“爱心工地”。
我可以这么理解:停工护鸟不过是权宜之计,众多的人为一群崖沙燕的命运担忧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为人类自身日渐恶化的生存现状深深忧虑啊!
春燕裁柳,绕梁携喜,多么清新和谐的一幅《春景图》呀!试想,若是真的没了燕子的身影,蓝天该有多么寂寥;若是真的没了燕子的啼鸣,春天该有多么单调。
但愿,人们在营造自己的新家园时,不要忘了给燕子留下一个温暖的窝巢;但愿,吉祥的燕子年年春天都会按时归来,带给人一份欣喜,而不希望它仅仅只停留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