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黄金搭档师者范(中)

 □丁建明

 

一次,一位来自城里的同学优越感强,自由散漫,还顶撞老师,被陈老师赶出了教室,玻璃门也差点破碎,同学们吃惊不小。汤老师知道了这件事,为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轮到他讲课时,先卖了一个关子,问大家:“皇帝的妈妈叫什的?”见无人作答,他不忘幽默一番:“今天煮的粥怎么了?”稍作停顿,然后迸出两个字:“太厚(后)——”这拖出了的长音,令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漆黑的夜晚,我们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自习,听到室外汤老师的咳嗽声,就知道那是他来学校加班工作了。

1981年高考,100分的卷子,我班有多人的语文超过80分,顾宝林同学的历史居然超过了90分,名列全省前茅。陈老师、汤老师功不可没,一中补习班名声大振。

陈老师尊称汤老师为“兄长”,用他的话说,与汤老师“亦师亦友”。他俩的情谊,既体现在工作中,又见证于生活里,堪称楷模,令人赞叹。

一次闲聊时,汤老师突然问陈老师:“恒健,你注意到没有,相当一部分事物的名称,两个语素(或词)一颠倒,就是它的用途。”接着说:“例如:牙刷是用来刷牙的,水车是用来车水的……”陈老师豁然开朗:“对呀!瓶塞,塞瓶;锅盖,盖锅;笔洗,洗笔……这种现象还挺普遍。”他们又扯到鞋垫,垫鞋;车刹,刹车;指甲剪,剪指甲……越扯越激动,越扯越兴奋。谈着谈着,过了吃饭的时间,一点都没觉得肚子饿。

一天,汤老师和陈老师在校园里散步。汤老师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孤掌难鸣’这个成语的意思应该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嘛!”陈老师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抢着说了。汤老师不紧不慢地说:“这一个成语,一个俗语,它们的语义好像没有多大的差别吧?”陈老师说:“‘孤掌难鸣’全等于‘一个巴掌拍不响’,哪有什么差别?”汤老师说:“可在运用时,这两个好像不大能够互换。”陈老师一想,拍了个巴掌:“对呀,运用起来,好像都带有感情色彩了。‘孤掌难鸣’似乎含褒义,‘一个巴掌拍不响’又似乎含贬义。”两人又继续深入地讨论了下去。

汤老师时常跟陈老师聊修辞。他说,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同类、异本质,但必须有一个“恰似点”。这种说法准确、新鲜、精彩。汤老师还建议陈老师看一看张弓先生编著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汤老师送了一本马汉麟编著的《古代汉语读本》给陈老师自学。《读本》以文言语法里的重要问题为纲,包括语法和课文两部分。课文注解精当,所附课外练习资料和语法练习题,对消化、巩固所学知识作用很大,效果显著。不久,汤老师又叫陈老师找来王力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四卷本《古代汉语》,读起来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