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10月17日

金溪:从“背井离乡”到“衣锦还乡”的变迁

 

年轻的金溪镇充满着勃勃生机,同时也承载着满满的历史记忆。几十年来背井离乡的金溪人,“羁鸟恋旧林”渐渐反哺故里的趋势愈演愈烈,让我们眺望未来时多了几许淡定从容或几多美好遐想。

群山连绵,资源匮乏,过去,这里的人们只能背井离乡去谋生,他们在改变命运的同时会创造怎样的奇迹呢?

 

一张弓走南闯北弹出百亿产业

 

据统计,全镇竟有上万人在外经营棉业,年产值超100亿元! “永嘉弹棉郎,挑担走四方”,正是这些弹棉郎,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引领温州市场经济的购销大军,他们走遍千山万水,经历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挣尽千金万银,为温州模式立下汗马功劳。

永嘉弹棉郎人数最多的当属金溪,每个村都有一批弹棉师傅,堪称“中国弹棉第一乡”。那时最有名气的是潘宅潘松来,1972年18岁的他来到新疆石河子建设兵团弹棉就赚了1.3万元,此后转战北方多处,每年有十几万。当时邮政汇票最高限额是一张300元,他一次性上百张汇票“飞”到老家,轰动一时。

从弹棉郎或棉贩摇身化为企业家,少不了潘宅吴胜恩开的先河。1991年,他承包了辽宁锦州一亏损国有纺织厂,取得惊人效益。随后,其弟弟潘孙光也走上承包国有纺纱厂的路子,同样大获成功。进入21世纪,金溪人在天山南北创办了上百家轧花厂。2015年7月25日,乌鲁木齐永嘉商会成立,400多位会员中绝大部分是在疆从事棉业经营的金溪人,双进村的吴建平、湖庄村的李松才、瓯山村的吴金祥分别被推荐为首届会长、监事长、常务副会长。目前,金溪镇仍有上万人在外从事棉业经营,年产值超100亿元,也从原来“中国弹棉第一乡”转型升级为“中国棉业经营第一镇”。

2012年,永嘉棉胎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富起来的人们,对家乡的建设报以冷漠还是一颗颗赤子之心呢?

 

一座桥赤子丹心见证慈善义举

 

情系故里的乡愁何其浓郁?吴宅村吴东溪老人投资200多万修建东溪大桥和下徐村陈恩福捐资140多万修建下徐大桥成为一段佳话。

吴东溪今年76岁,18岁开始就从事弹棉,目前和三个儿子一起在外办了七八个轧花厂,大半辈子与棉花结下不解之缘。他跑江湖是在1961年,离改革开放几乎还有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吴东溪老人历尽几十年的努力奋斗,艰苦创业,凭着国策,凭着勤奋终于事业有成,富了不忘家乡建设。建这座桥,吴东溪老人不仅个人独资新建,还亲自下工地帮忙,哪里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东溪大桥的通车圆了他多年的梦想,年轻时家住吴宅东里,知道村民出入极不方便,想建一座桥来方便大家。2011年当地建文化礼堂时吴文迪老人出了80来万元,他对吴东溪赞不绝口:他和家人在造路、村委会办公楼、文化礼堂等公益上达到300多万元。

镇人大主席汤小巧说这样的感动在金溪接二连三,举不胜举。下徐村一条宽12米的大桥横跨两岸,桥北宏伟的牌坊写着“万象更新”四个夺人眼球的大字。原来桥只有5米宽,在外做被服生意的陈恩福自告奋勇投资148万把小桥变大桥,而邹安龙和邹安磅两兄弟出了28万建了气象万千的牌坊。村干部们算了一笔账,这12年来收到村民的建设捐款竟然超过1500万元。更让人惊喜的是,2017年2月13日的金溪商会成立大会上,现场筹集6500万基金,并纷纷表态引领更多商会成员参加家乡建设。

助推固然重要,但主观能动更重要,当地党委政府努力耕耘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一半年克难攻坚收获出效出彩

 

做到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工作出效出彩,稳步推进金溪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功创建500亩黄栀子种植资源苗圃基地、3000平方米的大棚枇杷和红美人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预计达1000万元。积极培育白枇杷产业,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今年上半年产值达1707万元,同时加大力度挖掘枇杷的剩余附加值,开发更多的枇杷深加工产品,打造金溪白枇杷特有“金名片”。

项目推进有的放矢,总投资21亿元全长32公里的215省道,前期政策处理顺利;四好公路建设有序推进,改造提升公路15条,共60余公里,三条联网公路预计今年完成建设,金茗公路前期建设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实现通车;总投资800万元的龙头-六龙防洪坝项目进场开工,目前进度完成30%;投资280万元的潘宅、罗徐、呈岙三村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80%;投资3.2亿的下庄农光互补项目进展顺利;镇中心卫生院完成改造提升;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前期用地征收政策处理工作已顺利完成。

一路走来,可以看出对发展到无比渴望,未来还有梦,金溪的明天是否比想象还要美好?

 

一个梦规划战略奏响时代强音

 

美丽的地方应该有个更美好的未来,面对永嘉“高铁时代”、“全域旅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蝶变或逆袭已成为当下的课题。

金溪镇党委书记潘齐忠表示,立足于“瓯江北岸城市带”生态休闲单元的定位,紧抓乡村振兴的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发愤图强、赶超发展,努力打造“灵秀金溪•东瓯绿谷”。坚持“产业兴镇”、“一核两翼”战略不动摇,谋深谋实各大产业,以产业联动,实现全镇均衡发展、和谐稳定。坚持“一核”引领,推动城镇集聚效应,以六龙为核心镇区,优先发展现代工业以及服务业,加快推进西溪工业园区项目。坚持“两翼”齐飞,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以瓯渠片和荆源片为载体,旨在打造集文化滋养、度假养生、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产业链。深挖瓯渠深厚的武术文化、伤骨科文化,结合秀美景观,意欲打造耕读传家、文武同辉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发扬荆源片独有的“将军文化”,谋划航天基地项目,打造爱国教育基地;谋划农旅产业,做好“农旅+”文章,做优做强“上湖枇杷”农业品牌等。

青海浙江商会会长郑永健、乌鲁木齐永嘉商会会长吴建平、金溪(全国)总商会会长李秀业等成功人士一直关注老家的建设,他们说只要有合适的项目,一有呼唤都会自觉自发投入到故园建设中。当初的背井离乡是对不屈命运的挑战,而今的衣锦还乡就是对家乡深沉的爱恋,更是对创业机遇的莫大肯定。

记者  汤海鹏  陈胜豪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