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3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综合
2020年03月24日

“我见过凌晨三点的江宁社区”

90后党员战“疫”日记引关注

■记者 张琦 通讯员 孙帆

本报讯“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不,我没有。可是我见过凌晨三点的上海,凌晨三点的江宁社区。”

最近,在江宁路社区,一位90后党员的战“疫”日记,让许多社区工作者感同身受,同时也引起了不少社区居民的共鸣,倍感暖心的同时,也感到了社区一线抗疫工作者们的辛苦。他叫冉文迪,是江宁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位90后,也是一位有着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18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以后,他始终保持着初心,“全心为人民服务,同时也希望给人们带来温暖。”

疫情发生后,冉文迪和很多社区工作者一样,第一时间加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先后转战街面巡查、企业复工、口罩登记、居民区防控、入境人员管控等多个防疫关键节点岗位,见证和体验了社区防疫工作的全过程。随着近期疫情工作重点转到严防死守输入性疫情,如今,他投身到了居民区的夜班岗位,通宵值守,只为了最重要的社区平安。

他的工作日记,也是众多的基层党员、社区工作者坚持“党旗飘扬在一线”坚决打赢社区防疫阻击战的真实记录:

我是冉文迪,是江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党员,如今和所有江宁人一道站在社区抗“疫”战场的第一线,这是我的日记,同时也是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剪影。

3月15日3:00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不,我没有。可是我见过凌晨三点的上海,凌晨三点的江宁社区。”凌晨1点40分,随着手机铃声的再次响起,我穿上外套来到小区门口。从浦东机场驶来的大巴如期而至,警车紧随其后,这已经不是我今天接到的第一位从重点地区回国的人员了,却是我最牵挂的一位。

他是一名在美国工作了十多年的中国人,由于工作原因返回祖国。他的母亲从当天下午开始就不停向居委会打听儿子是否到达的消息,因为他是从重点地区返沪的,他的母亲专门为他打扫了一套空置很久的房间用来居家隔离。终于,晚上11点,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浦东国际机场集中返回居民区的名单中,我第一时间拨打了他母亲的电话。平静的声音中我还是听出了些许激动,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她一定也等待已久。凌晨两点,和往常一样,登记信息,告知其居家隔离注意事项,护送他进家门,他说:“我三点就到上海了,等到十一点才从机场出发,坚决配合机场防控工作,大家都辛苦了!”我不由心生感慨:有一种等待叫作岗位坚守,有一种等待叫作主动配合,有一种等待叫作家人团聚。

我的抗“疫”工作仍在继续,我也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一切回归正常。中国在路上,江宁在路上,我也在路上。

冉文迪说,在凌晨3点写下这篇日记时,映入脑海的最大感受就是“等待”,既感受到了那位母亲急切盼着儿子回来的等待,居民主动配合工作的等待,也感受到了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坚守的那份等待,“为了岗位坚守,我们在等待。”

“对于夜班这个岗位来说,各个居民区的一线志愿者以年轻人为主,我们晚上只要有收到什么情况和消息,都会相互提醒,互相加油、相互扶持,这样的团结,也让我们心里有底。”冉文迪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他也会继续全身心地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守护着身边社区的健康,直到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