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江苏省十佳抗疫职工”候选人简要事迹

1、丁祎,男,197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南通市港闸区永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党支部书记。

丁祎同志在基层医疗卫生战线工作26年如一日,服务10万人次零投诉。他笔耕不辍,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200余篇。近十年来,丁祎义务献血5000余毫升。他长期资助贵州遵义、陕西省宁强县57名困难家庭的儿童。他发起成立“超级丁医生”志愿服务队,为120户残疾人家庭送去1600多次的关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丁祎利用自己创建的医生微信公众号——“超级丁医生”,写下了大量的与疫情相关的健康科普文章。他应邀通过央视移动网、健康中国等平台给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乡村医生进行防控疫情知识直播培训,每场收视率都达到350万人次。面对疫情,丁祎主动请战,率领团队为南通火车站进出站的旅客测量体温20万人次,用实际行动严防死守南通的北大门。丁祎组建40人的医务人员团队到社区网格化摸排,上门给居民测体温1160人次,与爱心单位联系每天中午给火车站测体温的同事送午餐140人次。丁祎同志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基层医师、江苏省优秀志愿者、陕西省汉中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其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平台先后三次报道,并受到学习强国江苏平台、人民网、新华网、《南通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2、王醒,男,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中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负责人。

王 醒同志是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主任委员,现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重症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参加过SARS、禽流感及甲流等救治工作。为国家第三批援鄂中医医疗队(江苏队)副队长,江夏方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苏六病区科主任。他在江夏方舱医院开舱前一天发现“三区两通道”设置及感控流程重大缺陷,紧急落实改进,避免方舱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的风险。他亲自指导培训每一名队员,逐个督促检查。作为一名老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第一个进入方舱医院感染区,收治第一例患者,第一个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缓解了队员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发挥了稳定军心的作用。他左眼受伤,增加暴露风险,不顾队友的阻拦,坚持深入一线开展工作。他常说,病人在哪里,医生就应该在哪里。重症医学医生就像“伞兵”,哪里有危险,就空降在哪里。江苏医疗队仅有4名临床医生,作为一名56岁的科主任,坚持参加4人次的临床倒班,克服心脏不适,每日进舱诊治患者。经常连续工作十余小时。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最美医护”,被省人社厅和卫健委记功表彰。

3、王汉文,男,196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曲塘中队民警。

王汉文同志在岗期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09年以来,他积极参与城镇建设,承担曲塘中学护学岗等任务。如遇同事有事,他都主动要求顶班上岗;凡遇难事烦事,他都能迎难而上,为此他还受过两次工伤,却依然带伤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王汉文同志也能坚持发扬“钉子”精神,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及时补位,协助做好刑警和治安警工作。2000年5月,王汉文同志曾协助公安部门破获一桩杀人案。在前往悼念死者的过程中,王汉文及时发现了死者的异常,果断联系公安机关,请求介入调查,最终将行凶者绳之以法。王汉文同志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还曾多次协助政府部门做好治安警工作。如2018年曲塘镇在创建文明城镇的过程中开展铺路造路,有两户人家因未理解政府好意,在现场工作中蓄意阻拦,王汉文受政府委托前去调解,最终成功调解。当疫情防控战打响,他更是和自己的两个女儿一起携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4、王红,女,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王红同志19岁参加工作,因表现突出,25岁被破格提拔为护士长,是当时全市最年轻的护士长之一。先后担任过肝病房、肿瘤科、特殊应急病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长期战斗在传染病诊治一线,所带领的团队护理了重症传染病患者400余例。2020年初,在孩子年幼、母亲患重病需要照顾的情况下,面对疫情,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请战。农历腊月二十九,王红作为淮安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第一梯队护理组带头人走进了隔离病房,并被任命为医疗救治梯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进入隔离病房后,为了让其他同事多休息,王红主动增排自己的班次,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和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的其他医护人员一样,为了节约防护服,她不敢多进食,不敢喝水,一个班次下来汗如雨下,衣服浸湿,脸上被防护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记,身上出现红疹,体重瘦了近10斤,但是她却自豪地说,印记、红疹都是“光荣的勋章”。她先后荣获江苏省“百名优秀护士”候选人、江苏省“最美医护工作者”荣誉称号。所带领的护理团队被评为淮安市优秀感控小组、淮安市优秀共青团支部、淮安市工人先锋号。

5、王丽雯,女,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医务处副主任。

王丽雯同志近10年援疆3次,累计援疆3年10个月。她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培训医务人员、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去偏远山区义诊、抢救危重症患儿、开展健康讲座等。她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和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使身边同志都深受感染。在她的努力下,尼勒克县新生儿死亡率从十年前的25‰降至2019年的4.02‰。虽然已经离开新疆,但是她还一直在为援疆事业贡献力量,到现在手机里还时常有尼勒克县医生和患者的医疗求助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武进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医疗救治组组长,王丽雯同志一直连续工作,参与应急预案、救治流程的制定和发热门诊的工作安排等。短短一个多月,她参与制定了二十几项制度和流程,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王丽雯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处处以身作则,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曾获得伊犁州十佳卫生援疆专家光荣称号,受到武进区政府嘉奖,被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6、朱烽烽,男,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ICU副主任,急救分站站长,副主任医师。

朱烽烽同志不畏艰险,勇做抗击疫情的排头兵和攻坚队长。从1月10日起他始终奋战在任务最繁重、情况最复杂、感染可能性最高的重症负压病房,全力以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功救治一名70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出院,帮助孕30周的新冠肺炎孕妇顺利分娩,母子平安。他践行誓言,做行动支部的领头雁,担任“医路先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第一行动党支部”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这支党员队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40名非党员同志也深受鼓舞,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1月10日,科室收治从武汉返苏的发热患者,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经历过禽流感、甲型流感重症病例救治,他敏锐地警觉到严重性,第一时间组织科室成员讨论,要求全科医护人员做好防护。他是患者的“亲人”,他的手机里80%都是病人的电话。面对患者焦虑、烦躁等不安情绪,“别怕!我们带着你闯关”是他隔离衣上最耀眼的字。他经常沟通让家属录制暖心的视频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共同引导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配合治疗。

7、刘立生,男,1985年2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志愿者。

2020年春节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刘立生同志从新闻得知火神山医院建设在即,他毅然撰写“请战书”,跨越800余公里,驾车7个多小时,赴武汉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凭借个人过硬的水电安装专业技术,他自创了软管接头样品,被施工方推广使用,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他所在的施工区域率先完成排风系统安装任务,提前交付完工。前后5天时间,他总共休息了不到20小时。火神山医院竣工后,刘立生主动要求参加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考虑到他多日劳累,施工方婉言谢绝了他的请求。回到家乡,他依然心系一线,拿出自己在火神山工地的工资报酬想方设法购买了防疫物资,并将物资全数捐赠给了新建成的火神山医院后勤部门。他先后荣获江苏“最美防疫先锋”、“江苏好人”、淮阴区“最美志愿者”称号。他的事迹多次被学习强国、中国江苏网、江苏广电总台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

8、刘宁,男,1966年2月出生,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自2006年任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以来,刘宁先后多次担任市级专家组组长,以精湛的医术带领常州市医疗组抗击SARS、甲型H1N1、H7N9禽流感疫情。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他再次作为市级专家组组长,采用“一人一方案”的救治方式有效预防了确诊病例发展为重症病例,“零重症、零死亡”且高于全国水平的治愈率让“常州经验”受到省专家组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刘宁带领的重症医学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科室常规开展的呼吸力学导向的智能化机械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在心跳骤停救治中的应用等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他数十年奋斗在一线,不仅练就了病情鉴别的“火眼金睛”,也锻炼了坚毅、果敢的性格。他以仁心仁术彰显敬畏生命的医者风范。他所在的团队被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个人曾被市政府授予二等功、市卫健委授予三等功、省政府授予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9、刘素霞,女,197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连云港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刘素霞同志第一时间参与到疫情防控中。2020年1月22日作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组成员参与医疗救治工作,担任防控新冠疫情的综合三病区负责人。因危重病人多,她放弃陪伴即将中考的孩子,日夜驻守在医院。2月9日,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奔往湖北武汉,作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为队友排忧解难,做好队员自身防护工作的培训,带领队员及时完成省队安排的工作任务,为患者燃起生命之光。接手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后,经过救治大批患者康复出院,于3月8日正式关舱,同时做到了医疗队队员“零感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展现了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他曾获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记功”、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连云港市卫生应急处置能手等荣誉称号。

10、许志峰,男,198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玉祁派出所刑侦民警。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许志峰同志毫无畏惧,主动请战,充分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在全力支持妻子参加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的同时,他深入辖区巡逻检查、数据核查、卡点值勤、处置疫情类警情,全身心战斗在抗“疫”第一线。作为刑侦民警,他充分发挥特长,主动承担数据梳理研判工作,总结提炼出研判工作法,精准梳理研判信息150余条,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许志峰工作细致认真、主动作为,发现沪宁高速玉祁出口存在翻越隔离网的隐患后,他创新工作方法,操作无人机巡查,先后查获3辆抛客嫌疑车辆、15名涉案人员,为防疫管控堵住了漏洞。许志峰家庭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当妻子桑蕊(市第二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请愿增援湖北时,他全力支持。他们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盐城老家的老人照顾。夫妻二人齐心合力,为守护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许志峰共参与重点查控工作40余次,核查重点疫区人员300余名,开展隔离点巡查30余次,入口防控值守20余次。他先后荣获三等功1次、嘉奖3次。

11、杜永亮,男,198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诊疗组长,医学硕士。

杜永亮同志2005年本科毕业进入徐矿总医院临床工作,从医十五载,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解除患者病痛,努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或参加多项厅市级科研项目,多个项目获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积极关注事态发展,收集各种资料,制作多个PPT,为本院医务人员及泉山区基础社区医务人员培训疾病诊治方法及个人防护措施。1月23日傍晚,获悉徐州卫健委组建医疗救援队支援武汉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提交了到防疫战斗一线去的请战书。作为徐州赴武汉应急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在率队到达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后,他积极主动与院方接洽,对隔离病房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做好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当好队员的工作、生活顾问。学习强国、新华网、光明网、《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作为徐州医科大学兼职教师,杜永亮同志年均完成教学工作60余学时,荣获徐州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1月30日,徐州市卫健委对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表彰,杜永亮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2、李娟娟,女,199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护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李娟娟同志主动请缨加入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2020年2月3日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参加当地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救治工作。经过五十余天的奋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三月底终于将所管辖的患者清零,然后又随队伍转战武汉市肺科医院,接管重症医学科一个病区,里面全是气管插管、呼吸机、ECMO支持抢救中的危重症患者,工作强度更大,要求更高。作为为数不多既能熟练使用呼吸机,又能熟练操作CRRT、ECMO等抢救设备的医护人员,承担了更多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每次走出隔离病房的时候浑身都已经被汗水湿透。工作中不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患者的互动视频一度登上网络热搜,温暖了无数人的心,被称为江苏队的“小可爱”。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始终牢记医护人员的职责使命,迎难而上,任劳任怨,努力救治每一名危重患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良好表现也得到了队友和领导们的一致认可,被评为江苏省第三批最美医务工作者。

13、杨乐,男,198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

2020年1月28日凌晨,接到常州市卫健委急需组建医疗队的号令后,杨乐同志主动报名,成为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奔赴武汉战“疫”第一线。作为队伍中院感方面的专家,到达湖北后,杨乐所在的小组就开始摸排驻地酒店的楼层结构和感染风险。2月2日,杨乐与其他13名党员组成的援鄂医疗突击队率先进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感染风险排查工作。指导医院进行结构改造,使洁污通道彻底分开,避免了交叉污染。他还将普通住院病区改造成三隔断四区域的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病病区,一系列的措施得到了病区护士和医生们的一致赞同。援鄂期间,杨乐与其他专家们共同研究制定了《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制度(第一版)》《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孕产妇住院安全接产制度》、《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负压手术间院感防控制度》等流程,定时赴隔离病区摸排问题,提出建议,确保医务人员工作安心、安全。他曾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首届“百佳青年感控之星”称号。参加江苏省援鄂医疗队期间,获得“最美江苏医护”光荣称号。

14、杨柳妹,女,1980年9月出生,宿迁市宿城区城市管理局女子大队大队长。

杨柳妹同志在城管一线17年,带领女子大队在城市管理中传播城市文明,贴心服务群众,为城市和群众保驾护航。她积极倡导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大力开展各类城市宣传服务活动,注册成立“城市啄木鸟”志愿服务协会,先后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广泛吸纳社会爱心人士,提高公众对城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关注和认可;创建城管驿站这一集管理服务、宣传应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城管志愿服务新常态;切实关心特殊儿童心智成长,创建“阳光驿站心理工作室”连续9年带领团队及爱心人士对残障儿童实施关爱帮扶;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疫”中,她带队连续40天坚守在防控疫情宣传的第一线,严格维护市容秩序,查处破坏环境小微违法行为,采用“科技+人防”硬核防控,摄制宿迁方言版防疫宣传视频,联合志愿者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和公共环境清洁行动等,制作宣传牌60余块,发放倡议书4000余份,查处破坏环境小微违法行为60余起,劝导桥面钓鱼、聚集扎堆等行为180余起,劝导不戴或不规范戴口罩行为480余起,以自己的点滴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她先后荣获全国民进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好青年、江苏省住建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宿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5、吴小龙,男,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科长。

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时,作为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无锡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吴小龙同志勇于担当、主动请缨,担任无锡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总支书记,连夜带领由32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驰援武汉。在武汉,吴小龙承担起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江夏区中医医院两家单位的院感防控总负责工作。为确保医疗队员“零感染”,吴小龙凭借过硬的院感专业知识,深入“危险区”对医院进行流程布局、医院防控、物资准备等情况排查,逐个排除存在的隐患,确保整改到位,为临床进驻扫清了障碍。此外,他还带领队员开展高强度专题培训和实战演练,建立起安全规范的医务人员通道、医疗废弃物通道,规划出新的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图、实现最高等级消毒管理工作,在院区构建起了一道院感“钢铁”防线。他先后荣获无锡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后勤十三分部“后勤之星”,荣立个人三等功。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医院协会先进工作者。

16、宋明译,男,1992年5月出生,共青团员,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八总社区志愿者,连云港海英草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2011年中专毕业后,怀揣着参军梦想的宋明译来到了西藏部队,艰苦的环境、部队的磨砺,让他受益终生。回乡后,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秀品质,在经商创业的同时,经常参与洪涝救灾、汽车救援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年的正月初五,宋明译披着夜色一路前行,1000多公里的高速,开了十多个小时,千里单骑赴武汉抗击疫情。在武汉的第一个晚上,他就在红十字会做了一夜的接线员,一刻也没有休息。在武汉抗疫的50多天1000多个小时里,他日夜奋战在武汉抗“疫”保障一线,累计搬运物资达100余吨。他还通过家乡党委募集了价值16万的海苔、蓝莓汁等食品,捐赠给武汉市汉南区。宋明译同志先后获评江苏“最美防疫先锋”、江苏好人、连云港市“港城叶欣仁”、赣榆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人民网、《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澎湃新闻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多次报道宋明译先进事迹。

17、张小林,男,196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有限公司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

30多年来,张小林同志始终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执着精神,倾注满腔热忱于高速公路建设发展事业之中。在调度中心任职以来,他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目标,不断探索路网管理新思路,牵头组织开展“消堵消患工程”,创新实施枢纽渠化工作法、智能车道管控系统、应急车道辅助通行、港湾式救援驿站等保畅举措,为公众出行构建良好出行环境。他精心组织、精准调度,扎实推进路网抗冰除雪工作高效落实,实现了“一夜雪无”,江苏被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评价为通行秩序最好省份,调度中心被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江苏最美春运交通人(先进集体)。新冠疫情暴发后,他主动放弃春节休假,请缨驻守一线,连续工作31天,加班192小时,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防控工作的落实,为服务保障高速公路疫情防控和交通保畅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本人先后获得系统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所在集体先后获得世博会安保工作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抗冰雪保畅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8、张文凤,女,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邮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高邮市蒲公英志愿者协会会长。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张文凤同志毅然报名,带领医院其他三位队员逆向而行,奔赴武汉前线。当时的武汉正处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她们和江苏省援湖北第二医疗队给武汉患者带来了希望。她说,“我是党员,受党教育多年,只要有需要,我就会挺身而出。”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她履行职责,关心队友;不畏风险、冲锋在前;不畏困难,吃苦在前;勇于探索,实践在前。她积极宣传中医护理技术和健身气功八段锦,惠及患者、医护人员和外国友人;为病房里哈萨克斯坦的小姑娘捐献爱心,让蒲公英爱的花瓣飞向更遥远的地方。她的表现受到了当地患者和医疗队战友们的高度赞扬。经过40多天的连续作战,张文凤和她的三名战友圆满完成援助任务,平安凯旋。她时刻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信念,时刻展示“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大美形象,先后荣获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扬州市优秀护士长、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等荣誉。

19、张秀伟,女,196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市江宁医院大内科兼呼吸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

张秀伟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孜孜以求不断创造新的工作业绩,展现了一名医疗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凭借过硬的业务技术,促进了江宁医院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呼吸内科创建为本院第一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她建立医院呼吸介入技术平台,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EBUS医师全国培训中心”;组建肺癌诊疗中心,挂牌成立中国肺癌联盟南京市江宁医院肺结节诊疗分中心;开设联合专家门诊,每年为超过1000例肺癌及肺结节患者制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她时时处处为患者利益着想,为把防病治病关口前移,积极开展专病宣教和义诊服务,在“非典”及呼吸道高致病力传染性疾病疫情时有暴发的背景下,带领呼吸科知难而上,冲在控制疫情传播第一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作为江宁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带领全家四口人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连续奋战十几个昼夜。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她带领团队,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制定发热患者接诊标准、分诊标准和救治方案,为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全国优秀基层呼吸医师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十佳文明职工、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20、陈公胜,男,196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宿迁市宿城区双庄街道魏井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

他殚精竭虑,一心为民,他成为魏井社区老百姓心中靠得住的“领头羊”、“引路人”。三年时间,他坚持走访辖区群众,做到心中有本账,完成了400多户拆迁工作;四年时间,他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力量,为集体创收百万元;春节期间,他舍小家为大家,无暇照顾重病住院的妻子,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位绘蓝图、创收入、战“疫情”的社区书记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撑起社区一片天。他的事迹被荔枝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宿迁手机台等多家省、市媒体平台报道。今年3月,陈公胜获江苏省“最美抗疫先锋”荣誉称号。2018年1月,他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成绩显著,被宿城区委、区政府嘉奖。

21、陈霞云,女,197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泰州市海陵区城南街道锦绣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陈霞云同志从事社区工作16年来,一直秉承“你真心待居民,居民把你放心里”的信念,帮助群众解决民生实事上千件,深受社会各界普遍美誉。2018年,在一次体检中,陈霞云被查出肺癌早期,随即做了部分肺部切除手术。同事心疼她,尽量不让她干重活,她却坚持苦脏累活冲在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隐瞒自己身患肺癌的身体状况,舍小家,顾大家,从大年初二起,带着“不完整肺”连续58天“连轴转”,奋力冲在防控第一线。做实排查、宣传、入户、管控等每一项疫情防控工作,筑起防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 在她的带动下,锦绣社区上下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整个社区无人感染。学习强国、新华网、荔枝新闻、《新华日报》、江苏文明网、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泰州日报》、泰州新闻等媒体平台先后报道她的先进事迹。她先后被授予海陵区巾帼文明标兵、海陵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个人、海陵区民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最美防疫先锋等荣誉称号。

22、范哲海,男,198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市溧水区永阳街道工农兵社区第一书记。

自2019年11月6日担任南京市溧水区永阳街道工农兵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以来,虽然驻村仅有三个月时间,但“雷厉风行、担当作为”成为大家对他评价最多的词语。特别是在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时,他把“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较早地提出了“两度工作法”,即:社区防控有力度,社区服务有温度,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社区抗“疫”的放心、安心与暖心。他面对重点居家隔离人员数量位居街道涉农社区最多的挑战,冲在最前、从容应对,跑遍了所有的居家隔离户,带头成功处置了隔离户小孩发烧等多起重大突发情况。他积极帮助辖区内商业综合体复工复产,五洲星世纪商贸城成为全区第一批复工单位。他还协调全区首例疫情期间殴打防控人员事件,最终打人者被行政拘留,有效树立起严管严控的氛围。他所负责的社区无一例确诊病例。他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了“最美抗疫先锋”荣誉称号。先进事迹被《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23、罗文浩,男,1989年9月出生,中建安装集团项目副经理。

罗文浩同志是中建安装集团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参加工作以来,从学生到技术员,再到负责施工生产的项目副经理,罗文浩成长迅速。他参与建设的项目,从深化设计、施工组织到后期维保,罗文浩总是全程负责、全力以赴。罗文浩多年的春节都是在工地度过的。1月29日,接到火神山援建紧急任务,他主动请缨带领5名工人转移战场,火速支援。冬夜气温骤降,又淋过一场雨,所到之处到处泥泞,罗文浩的双脚仿佛踩在了冰窟窿里,让他浑身发冷,他却连续干了25个小时。随着火神山项目建设任务的不断增加,他带领百余名工人吃饭在矮墙边,睡觉在房檐下,经过数个24小时日夜鏖战,圆满完成1号楼、3号楼局部、4号楼整体通风安装工程。火神山项目交付使用后,爱人剖腹产生下了女儿,4天3夜没有怎么合眼的罗文浩喜极而泣,为女儿取名“媛涵”。作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项目一线的建设者,罗文浩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雷神山医院交付后,他和工友还要被隔离14天,才能回家抱抱刚出生的孩子。他的事迹被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

24、周印,男,198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副科长。

周印同志自2009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从此就和传染病疫情“粘”上了。每当疫情的警报响起,他总是第一个冲锋战斗在最前线。他参与调查处置的各类传染病疫情达数十种、上百起,一次次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让给了别人。他参加过中国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在此次新冠疫情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跟踪病毒,详细了解每一例病患的信息;与病毒赛跑,追踪每个密切接触者,让他们尽早隔离观察;回溯病毒来源,在病例间探寻联系,分析数据形成疫情防控报告。他先后获得镇江市“百名医德之星——公共卫生战士”、镇江市卫生应急处置优秀选手、镇江市卫生应急技术标兵、镇江市食品安全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江苏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等荣誉。

25、周路阳,男,197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鼓楼医院主任医师。

周路阳同志是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南京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医师。他凭借精湛技艺,在三级防护的条件下用最粗的20G静脉留置针,30秒内精确实施动脉置管,成功打通新冠重症患者生命通道,他也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技术英雄”。2009年,周路阳以无国界医生的身份,作为中国国际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与13名青年前往圭亚那,开展为期一年的经济管理、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周路阳与另一名麻醉医师、3名护士组成了驻林登医疗志愿服务队,负责运转该医院的一个手术室,在缺医少药物资匮乏的条件下完成800余例患者手术麻醉,向当地人民传递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从2010年开始,他每年还拿出自己的公休假去参加一项公益行动——“微笑行动” 国际公益活动。“微笑行动”每年有来自全世界的专业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一起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免费做唇腭裂修复手术。近十年来他和其他志愿者为数百名中国贫困地区唇腭裂患儿实施了爱心手术,为他们的人生开启新的希望。他获得江苏省发布的“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荣誉。

26、赵炜,男,1974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务部副主任。

赵炜同志是江苏省、南京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江苏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讲师。他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兼任《临床肝胆病》、《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在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2020年2月11日驰援湖北黄石,是逸夫医院第四批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参与患者的救治工作,走在战“疫”最前沿。2月27日晚上9:30,他带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连夜赶往大冶救治一位50多岁男性患者,开创了黄石首例接受ECMO技术救治患者的先例。2002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南京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获兰州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南京医科大学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支部,2019年获得江苏省卫生系统共产党员示范岗、南京医科大学支部书记工作站,2020年被江苏省人社厅给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记功”奖励。

27、胡星星,男,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院区(溧水区中医院)急诊科、感染科科主任。

胡星星同志大年初一出征,驰援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普通组。作为急重症专业医生,胡星星和他的队友们,通过精湛的技术,一次次使病人化险为夷。他与同事陈浩多次联手,从插管,深静脉,呼吸功能维护到带机转运,默契配合,成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ICU以外唯一可以进行全套有创呼吸治疗的专业力量。他说,“在需要重症医师的地方和时候,只要呼叫,我们随叫随到。” 2月9日,胡星星亲自为一位急重症患者插管后守护在他的床边,和陈浩主任一起历时10小时,直至患者生命指标相对平稳,安全转运至ICU病区。他因地制宜,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运用枕头、床单包裹护理垫等随手可得的物品,通过调整、折叠,制成了减压垫和U型垫,终于完成这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为后续治疗打开方便之门。他还通过不断尝试,利用空针和手套设计了一款简易的呼吸功能锻炼器,帮助患者锻炼肺部肌肉,争取早日出院。他说:“看到那些陌生的、不用戴口罩的脸,会是一种幸福。为了这种幸福,这些努力和艰辛,值得。”

28、常正,男,197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镇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一大队一中队民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他主动请战加入大队党员突击队,定点驻守在外地进入镇江主城区的最重要关卡——沪蓉高速镇江收费站。常正的妻子吴倩雯是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护士。疫情发生后,吴倩雯第一时间报名,主动要求参加单位疫情处置工作组,除夕便进入隔离病区开展工作。常正的母亲患有“多发性骨髓瘤”,常年卧床需人照顾。抗“疫”战打响后,他将母亲委托亲戚照料,与妻子携手走上抗“疫”一线,未向单位请一天假,未有一句怨言。工作中,常正严格按照要求,指挥引导进城车辆,积极协助卫生防疫、交通运输等部门工作人员逐一检查登记,做到“逢车必问来向,逢人必测体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一辆疫区车辆。疫情防控期间,常正工作的沪蓉高速主线道路通畅、秩序井然,丹阳东收费站口无一辆车积压,圆满完成了封闭管制任务。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并被授予“江苏省最美防疫先锋”荣誉称号。

29、鲍倡俊,男,1970年12月,中共党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所长。

鲍倡俊同志主要从事急性传染病监测、现场调查和干预研究,参加了2009年甲型H1N1大流行流感、2011年病毒性出血热和2013年H7N9禽流感等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处置。2020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命担任“省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24小时坚守在防控第一线岗位,研判疫情、制定方案、完善管控策略,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跟踪重点人群、指导现场流调和密切接触人群管理,为省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多次深入基层,对发生在连云港、徐州和淮安的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指导,完善证据链,圆满完成了疫情处置;运用科普知识,通过电视和新媒体平台等及时向公众传达正确的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年入选省第10批“六大人才高峰”、2014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入选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和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等,获得省政府“2013年H7N9禽流感防治先进个人”和省卫生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0、熊平平,男,199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代快报记者。

1月28日,现代快报发出“到武汉去”的倡议,新婚的熊平平主动请缨。在武汉,熊平平敢打硬仗,能打硬仗,采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其中,90后汶川女孩王利,在武汉封城前选择留下的故事,至今还在网上传播。而90后女医生叶黎文的日记,也因为熊平平的报道,看哭众多网友。这些都已经成为抗“疫”报道中的精品。在武汉一线,熊平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急民所急,忧民所忧。他是湖北黄冈人,特别关注武汉人遭遇的困难,他主动收集“四类人员”求助信息,在联系核实后,立即报送上级单位,以便及时收治。经熊平平上报的信息就有四百多条,经过中央指导组批示后,均得到了落实,为切实推进“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政策,贡献了应有的力量。这项工作获得中央指导组领导的肯定。新华社刊发通讯报道,对熊平平所做工作点名表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刊发人物通讯,报道熊平平的先进事迹。熊平平也被评为江苏“最美抗疫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