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水绘文华的飞扬

□丁捷

传媒界有多少“朗读者”?从央视开始,一眼看过去,恐怕成百上千。央视的经常看,那是朗读艺术的大本营,其吸引力之巨大,令人折服。对我而言,还有一个经常看、且必须看的“朗读者”,是“悦读如皋”——“我是朗读者”。如皋,是我美丽的故乡,长寿山水,锦绣文华,令游子们魂牵梦萦,家乡这样音、文叠韵的精彩,怎能轻易错过?不知不觉,“追号”一年半,竟领略了100期之多,成了我一份沉甸甸的艺术阅历。

如皋古城文学渊源久远,人文底蕴深厚。如皋市作协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辛勤挖潜,团结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开展了不少富有特色的文学活动,其文学组织、文艺策划的出色,在全省县(市)级作家协会中名列前茅。近几年,老一辈的作家如陈根生、张奎高、葛继延、程然、段国圣、朱广英等勤耕不辍,新生代郭姜燕、余慧、倪瑞美等佳作不断。他们倡导读书,筹建如皋阅读会;推动诵读,成立了如皋朗诵学会;加强研讨,为出版专著的作家组织作品研讨会;发挥节日效应,策划了“三月的芳华”女作家作品朗诵会、跨年诗会……推陈出新,文枝舒展,为古城的文化建设、文学繁荣做出了不菲的成绩。“我是朗读者”作为如皋人展推才艺的一个重要的新媒体平台,应该说,功不可没。

自古而今,文字本身是长了脚的,所以,有些文字走得很远很远。《诗经》《楚辞》《史记》和荷马史诗、古希腊神话就是这样的文字,穿越千年风尘,走过千山万水,普照亿万心灵,养育人类文明。朗读是对文字进行的二度创作,有态度,也有温度;是为文字插上声音的翅膀,可以让文字飞起来,向着高空,向着远方,向着一个又一个灵魂。有了朗读,文字变得更快、更美,更有普及功效。家乡的才子们深谙此道,为新鲜的、本土的、原创的文学,插上翅膀,高扬远播。如皋文学不再是“如皋文学”,它跨越地域,纵横四方,成为一种广大的才艺,博大的境界,成为万千受众,足不出户也能触摸到的“诗和远方”。

今天,“我是朗读者”吹响结集号——将百期作品结集成书。热心的幕后人、如皋市作家协会主席季健兄,给我发来书稿,嘱我这个如皋走出去的文学同行,写几句话。我反复翻阅这些稿件,一期一期,当时欣赏过程的诸多感动,犹在眼前。音韵铿锵,华彩四溢,美轮美奂,心中的曼妙之情,如故乡江海暖潮,伴随着战疫初胜之后的感慨,汇合着,回旋着,激荡着,久久不能平静。

通读全书后,我首先发现这是一部思想性、文学性很强的著作。全书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远离粗鲁低俗,保持高尚精神,具有艺术品位。不少作品堪称美文,如徐可的《站在启功先生墓前》、丁邦文的《乡里乡亲》、朱广英的《小院幽兰》、倪瑞美的《与春同住》;有些作品堪称奇文,如陈根生的《三个人的水绘园》、缪新华的《在心里种花》、汤一建的《来世愿我做你外婆》、谢爱平的《会孔明,访隆中》、侯求学的《茶里酒香》、宋继高的《贤妻》;有些作品深情款款,如陈恒健的《神在光风霁月中》、余慧的《父亲的手提包》、时鹏寿的《入骨三分的思念》、沈安琪的《我爱你,中国!》、朱洪海的《香樟之城》……文章多出自国家级、省市级作协会员之手,行文有章法,有技巧,感情充沛,哲思深沉;文章“点评”也多能提要钩玄,切中肯綮,充满了理性的力量。

其次,感觉载体不乏人文性。信息接受理论研究表明,人与人有效接受信息的渠道是有分别的:有人是视觉学习者,有人是听觉学习者……就是说,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同,接受信息的效果会有影响。“我是朗读者”让文字和声音相得益彰,读者或听众可以各取所需。更多地为受众考虑,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更何况,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与生活节奏都很快,插上了声音翅膀的文字可以让人们在做着自己手头事情的同时,让耳朵去“阅读”。这也正是“喜马拉雅”与“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的“罗辑思维”之类的APP风靡的原因。当然,你也可以调整工作节奏与生活节奏,追求“优雅慢生活”,全身心地边听边看,投入地“读”一次,“不知东方之既白”。

再者,其参与人员很有代表性。一件事情,要让人关注,产生影响,能够持久,参与人员多而且分布领域广无疑是有利的因素。“我是朗读者”推送的文章、点评文字的供稿对象包括如皋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和如皋籍在外作家、文学爱好者。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有寿登耄耋的长者,有乳臭未干的大中学生;有夫妻作者,有母子作者,有师生作者,种种精妙联袂……和文字作者一样,朗读者也来自社会各界,有政府官员,有教育精英,有公检法人员,有媒体工作者,有金融从业者,有商企从业者,有大中学生……他们的身边又有大批熟悉的人。这使得“我是朗读者”高雅却并不小众,避免了“曲高和寡”。全社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会关注,不少人都会翘首以盼,形成了期待、反响,到更大期待的良性循环效应。

显然,这本书可以作为“全民阅读”的理想读物,也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写作的理想范本。文以载道,以声传文,声到文至,文达道悟。这是多么好的一件缔结缘分、播种智慧、给养大爱的事业。我期待并祝愿“我是朗读者”把品牌擦得更亮,更进一步地“声”入人心,在“悦读如皋”的大背景下,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中,起到更大的引领、推动作用。

祝愿如皋市作家协会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这既是循例的祝词,更是游子内心真实的愿景。

2020年5月,于南京丹凤街

作者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诗词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