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8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文学
2020年08月01日

父亲的账本

□文∕王炳祥

  父亲匆匆一走,便是三个年头了,恍如隔世,又仿佛还在昨天。不敢提,不敢问,怕触碰自己的伤口,怕惊醒长眠的父亲。

公文包依旧挂在墙上,已积满尘埃,“咕噜”倒出来,里面全是一摞摞斑驳泛黄的本子,那是父亲生前记录的账本。翻开账本,触摸父亲的字迹,生活的场景,记账的画面,一幕一幕在眼前跃动。

父亲一生记账无数,鲜有出错。大到担任水源乡绣墩村支部书记期间的公账,小到家庭收支、人情往来的私账。

唯独两本账,沉甸甸的,一直藏在我的灵魂深处。一本是父亲建房的明细账,一本是父亲病逝前夕记录亲朋好友给予钱物的明细账。

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王家大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钢混结构的楼房如雨后春笋疯长起来,正所谓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父亲就念叨:某某盖了新房,某某在县城买了楼房。父亲说这些,用意很明显,有生之年,盼望我们建一栋敞亮敞亮的新房子。

一半是落叶归根的情结,一半是了却父母的心愿。我跟父亲说:建。随着“嘭”的一声巨响,老屋顿时尘土飞扬,残砖碎瓦落地,拆旧重建正式开工。

施工期间,母亲瘸着腿,做饭,端茶倒水,侍候砖匠。父亲除了扎钢筋、拌水泥、倒柱子、打泥浆,每天几乎都是裤管卷泥满脸尘土上蹿下跳。收工之后还要加班加点清理现场的零碎杂物,为第二天的施工作准备。

无论多晚,父亲会切记一件事:记账。戴上老花镜,取下公文包,摊开账本,把当天的钢筋、水泥、瓷砖、门窗、人工等全部记录上簿,并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方才合上账本,妥妥地洗澡睡觉。

建房期间,我远在深圳,除了及时转款给父亲,其余便是袖手旁观。父亲除了电话告诉我建房的进度,并再三叮嘱,不要挂欠,安心工作。

父亲七十多岁,凭着布满老茧的一双手,历时一年多,终于建成一栋三层的楼房。建房的全盘账目,父亲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票可查,有据可依,一分一文,毫无差错。

2017年农历七月十八,一向健康的父亲突然咳嗽不止呼吸急促。到县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初步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病情不容乐观。

腊月初六,病情恶化,我陪父亲到江西省胸科医院进行治疗,住院十天,于腊月十七出院。因药物短暂作用,病情虽有缓和,但效果依然不佳。

回家后,父亲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亲朋好友都闻讯赶来看望。大家陪伴父亲,除了寒暄与安慰,还给予父亲不少钱物,祈盼早日康复。

众人散去,炉火熄灭,父亲颤颤巍巍戴上老花镜,摊开账本,夹杂着剧烈的咳嗽,急促的呼吸,把亲朋好友给予的钱物一笔一笔记在账本上。

母亲很心疼,劝父亲:明天再记吧。父亲摇头,不行,明天怕记不起来了。

父亲病重期间,亲朋好友前后来过两批看望,一批是七月十八起病后来的,一批是腊月十七从胸科医院出院后来的。

父亲怕账记得七零八落散乱无章,特意把两次钱物汇总重新誊抄在一起。并注明:从七月十八起病到腊月十七胸科医院出院回家。

父亲记账注重细节,遇到同名同姓的人,父亲会在后面打一个括号,注明:某某岭某某庄;遇到不熟悉的人,父亲会注明:某某家女婿,某某家亲戚。

父亲知道,每一笔钱物都代表人家的恩情,不能漏,不能错,须小心翼翼;每一份恩情都要心存感谢,不能忘,不能丢,值得敬重。

父亲清清白白地来,坦坦荡荡地离开,七十多年的光阴,没有亏欠。父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用清晰的账本给我们作出最完美的诠释:有一本账,叫做爱与感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