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2020年11月21日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谈之三

◎乐 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不我待,必须矢志不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创新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从国际上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重要特征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创新正成为塑造国家综合国力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变量。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通过创新打开新局面、形成新优势,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色。近年来,我国频频向创新高地发起冲锋。“天河”创造超算纪录,“墨子”领跑量子科技,“北斗”完成全球组网,5G赋能百业千行……我们已在一些前沿领域领先发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投入稳步提高,创新产出大幅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科学研究依然存在短板,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瓶颈仍然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加紧攻克、早日实现突破,就会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不我待,必须矢志不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重要论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科技创新极端重要性及其规律的认识。科技越发展,越需要自立自强。从“两弹一星”到天宫、蛟龙、天眼、北斗等重大创新成果,走的都是自主创新之路。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只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核心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离开了实践和社会需求,谋求科技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目标和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集中精锐力量,加快技术攻关;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则要及早部署,抢占制高点,创造更多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提高创新成果向实用化、产业化转化的速度和效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靠产业化创新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依靠科技引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不断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提供环境、搭建平台、呵护创造、宽容失败,厚植创新沃土,让有志于创新的研究者获得足够的“风险投资”,不用为缺少支持而发愁,不用为暂时出不了成果而焦虑。这样才能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让创新成果不断涌流,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创新力量。

创新开创未来,实干成就梦想。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钱学森说道:“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充分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