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4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1年04月15日

江苏布局省外最大电力能源保障基地探出“坚实一步”——

“晋电送苏”:跨省合作新样板

阅读量:6179

去年底,一场寒潮席卷全国,让南方多个地区出现罕见的限制用电情况,各地纷纷开启“省电模式”。面对用电需求大幅增加,作为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的江苏综合施策,顶住压力没有限电,这其中“外来电”尤其是“晋电送苏”在关键时期发挥了特殊作用。

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晋电送苏”也成为跨省合作的新样板。记者日前从南京飞往太原,并一路驱车北上,追溯入苏晋电的源头。

 

多赢的呼唤

 

一直以来,江苏、山西两省在能源领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江苏经济增速快,用电需求大,但一次能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发电装机容量过剩,电力消纳能力不足,需要通过大规模电力外送来提高发电机组利用小时和经济效益。

早在2010年,苏晋两省就签署了相关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将“晋电送苏”1000万千瓦作为合作规划目标纳入两省的电力发展规划,并提出由两省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的送电模式,但究竟怎样合作,两省一直在探索。

随着“十三五”的到来,从江苏角度看,为有效落实省政府关于263减煤行动计划,区外来电已不可或缺。但大量外来电压境势必冲击省内电力市场,甚至危及我省电网安全运行,这就需要稳定可靠的调控。而从山西角度看,“十三五”期间同样是推进电力供给侧改革等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亟需“腾笼换鸟”。深度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多赢的呼唤。

2017年6月底,±800千伏雁淮直流输电线路建成投产,为大规模“晋电送苏”创造了物理条件。特高压跨区输电工程逐年有序推进,也直接推动两省政府在能源领域深化战略合作、资源和市场高效对接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并看到“破题”的突破口。

当年11月,两省政府签署了《关于送受电框架协议》,支持江苏省国信集团控股,山西省属企业、中央企业共同参与设立平台公司,投资运营“雁淮直流”配套电源点项目,通过资本联姻的方式实现能源领域的全方位合作。2018年2月,由江苏省国信集团牵头组建、总部位于太原的苏晋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落地签约,当年10月即完成注册组建。

在此后短短两年里,苏晋能源便完成了塔山、平朔、保德三家电厂396万千瓦装机的资产并购及建设投产任务,建成省外最大的电力能源保障基地,每年可向我省送电200亿千瓦时,减少省内原煤消耗1200万吨。

去年底,受经济复苏及持续寒潮等因素影响,江苏省内用电负荷大幅增长,出现较大供电缺口,而通过雁淮直流实现“晋电送苏”的输送功率增至685万千瓦,日送江苏电量最高达到1.5亿千瓦时,为江苏省内迎峰度冬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位于太原的苏晋能源总部,董事长王爱军向记者讲述了这一段段“家史”。尽管履新仅数月,但他难掩激动。

 

坑口的电厂

 

从太原出发,驱车3小时来到位于忻州的保德县,再开约1小时来到孙家沟乡牧塔村。就在这距黄河仅30公里的荒凉山原里,屹立着一座占地400多亩的电厂——苏晋保德电厂。靠挖山填沟而来的这个电厂在国内都属罕见,选址在此的最大原因是靠近煤矿。

火电,依旧是目前发电的主流。山西素有的“北富、中平、南缺”煤炭资源分布,决定了电力资源“北多南少”的格局。江苏出资重组的3家电厂都位于晋北,而且是江苏少见的煤矿边“坑口电厂”。

“我们厂就在‘煤窝’里,周边10公里内有4座煤矿。”循着苏晋保德煤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帖险峰的指引,记者看到,一条通过长长履带连着的厂区和其毗邻的王家岭煤矿,开采研磨后的煤粉直接从地下运至厂内。

这里,拥有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直接空冷发电机组,曾是山西省最大的低热值煤项目。帖险峰告诉记者,低热值煤就是俗称的“丑煤”“劣质煤”,以前开采出来会被煤矿直接遗弃,如今有新技术加持的电厂烧这些煤,既能达到国家环保超低排放要求,还可以“废物”利用,“运输成本大大缩减,避免出现‘烧汽油拉劣质煤’现象,价格还便宜,经济效益最高。”

继续向北,过雁门关,就来到了“塞外”。苏晋朔州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和苏晋塔山发电有限公司都位于此。

走进苏晋朔州公司,由128台风机组成的巨大空冷岛呼呼作响、让人震撼,这家拥有2台66万千瓦超临界循环硫化床锅炉热电联产机组的电厂,除了发电,还要为平鲁区供热,而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循环硫化床。

循环硫化床其实是电厂三大主机之一——锅炉的一种。苏晋朔州公司总经理樊志明形象地解释说,与江苏电厂煤粉炉普遍要吃“细粮”不同,朔州公司项目煤源就是旁边平朔木瓜界洗煤厂的“劣质煤”,循环硫化床则可以“消化”这些“粗粮”,每年可消纳煤矸石等低热值煤500多万吨。

与苏晋控股的其他两家电厂不同的是,作为雁淮直流的配套电源点,苏晋朔州公司发的电通过一座座输电塔,送达28公里外的雁北换流站,直接连入特高压,然后在淮安换流站再次换流,最终接入江苏电网,实现“点对网”发电100%供给江苏。

 

可见的改变

 

实际上,江苏并购的3家电厂情况各有不同,曾经为央企或地方国企,项目进度也不一样,保德公司、朔州公司经历了停缓建,有江苏参与基建,而塔山公司则已经开始投运营利。但无论各个电厂为投运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江苏人入驻后带来的改变肉眼可见。

盛澍,几个月前还是扬州二电厂的副总工程师,而记者在大同苏晋塔山公司遇见他时,其职务已经是这里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刚来就赶上了“大活”的他,正主持两台66万千瓦超临界低热值煤发电机组的检修。去年,正是这两台机组为苏晋塔山公司创造了2.3亿元的利润。当天,他正在四号机组前,指导工人为回装完毕的机头做最后的轴系调整。

“有交流的通道,大家才有奔头。”苏晋塔山公司党委书记孙常胜说,今后省国信集团旗下两省单位人才交流必将更加频繁。就在不久前,该公司一个搞信息化的山西小伙子通过内部竞聘,考上了位于南京的集团总部,这也让其他员工工作更有劲头了。

管理上带来的改变更为直观。苏晋朔州公司党委书记孙志军直言不讳,以前背靠央企,电厂运行就像“生产车间”模式,只要管“产量”这个最简单的参数就可以了。现在成为“独立法人”,各个环节的担当更强,特别是南方企业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和作风“搬”了过来,让他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员工最有发言权。朔州本地人谢常温进厂8年,他回忆很多年里公司薪酬只有五档,而执行绩效激励制度后,如今身为设备部电气“一次专职”的他薪资调增为“十四档”,干劲自然更足。

企业文化的输出则潜移默化。职工书屋、党员活动室……这些在江苏企业中的“常规操作”,如今也复制到了山西。忻州五寨人张鹏飞去年8月从山东能源跳槽到苏晋保德公司,担任运行部电气主任工程师,工资少了近1/3,但他认为值得,“这边虽然偏僻,但离家更近,而且厂内衣食住行全有人管,工作氛围和上升空间都很好,所以我就回来了。”

沉寂千年的黄土地,正被新一代建设者们激发出新的活力。

去年,苏晋塔山公司发电量连创三个“历史最高”——年发电量70.17亿千瓦时,为投产以来最高;当年12月发电量7.88亿千瓦时,创月发电量历史最高;11月21日,单日发电量3167.12万千瓦时,再创新高。

2020年,苏晋能源全年实现营收22.3亿元,利润总额2.66亿元。苏晋此次能源“牵手”,正告别初期的“阵痛”,即将迎来最甜蜜的收获期。

 

更加清洁的未来

 

今年1月25日,保德2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江苏省国信集团所属保德、朔州、塔山3家电厂6台机组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并通过雁淮直流将电力送往江苏,苏晋能源总经理邵衍伟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山西3年多,邵衍伟参与了所有项目从前期考察评估到现在的全线投运。“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他笑着这样回顾过去几年作为“创业者”的心路历程。

“晋电送苏”有力证明,在环保要求限制省内煤炭用量的背景下,通过苏晋能源对“雁淮直流”配套电源点项目的投资控制,将山西部分优质电源点项目变为保障江苏电力市场供应的可靠力量的路径是正确且可行的。

眼下,江苏用电市场需求稳步增加,“晋电送苏”市场前景广阔;而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向纵深推进,将为能源类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提升空间。

从比较优势看,苏晋能源所属各电厂的电量市场份额优势等政策红利仍然乐观,在当前火电行业,其机组容量、发电成本、利润水平仍具备一定优势。

邵衍伟掰着指头向记者细数这些“利好”,但新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如何继续以股权合作和资本运作为纽带,探索煤电一体化、新能源等项目发展新思路,助力苏晋两省圆满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苏晋能源的一份计划书中已做好了安排——持续抓好所属电厂的安全生产、高效运营,充分运用好两省能源合作平台优势和特高压通道输电能力,推动雁淮直流送电规模持续增长,推动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保障江苏能源安全,打造苏晋能源品牌。

加快发展新能源也提上日程。禀赋卓越的山西光能、风能资源丰沛,开展更深层次的“风光火储”一体化建设,推动苏晋能源清洁能源占比稳步增长成为必由之路,一个更加清洁的未来呼之欲出。

作为我省最大的综合能源集团,省国信集团怎样“转身”成为清洁低碳高效智能综合能源供应商?对江苏来说,能否复制苏晋这样成功的能源合作模式,与其他能源大省再次“牵手”?我们拭目以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