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6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工会
2021年06月07日

上海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舞台

——“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觉醒》篇解读

   本文字数:2903

■劳动报首席记者 庄从周 文/摄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重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地。上海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革命英雄与工运先锋,他们化思想为实践,艰辛探索;以磨难为历练,奋勇当先;促团结为力量,百折不挠……他们始终怀揣革命初心,坚守理想信念,带领上海工人阶级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成长壮大,直至工人阶级成为新中国的主人。日前,“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二楼拉开大幕。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章节,50余工运人物贯穿其中,四大篇章分别为“觉醒”、“壮大”、“抗争”、“担当”,劳动报记者细致梳理每一个章节中的重要人物、历史事件,为本次主题图片展提供更加多元的解读视角。

启蒙开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犹如一声惊天春雷,在唤醒先进知识分子的同时,也推动上海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逐步转变。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来到中国工业最发达、工人阶级最集中的上海。他们举办工人夜校,让工人识字明理,促进工人团结;深入许多工厂,与工人打成一片,启发工人觉悟。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2月从北京来到上海后,深入工人群众,开展建党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920年6月,陈独秀在其寓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1920年5月1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第七卷第六号,“隆重”推出版面扩大一倍以上、篇幅达400页的《劳动节纪念号》。

“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劳动者底觉悟》

真理启航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1915年1月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在课外努力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20年翻译《共产党宣言》,参与创建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他撰写的大量宣传无产阶级运动的文章,对于党早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1977年逝世于上海。

在《劳动界》刊物上,陈望道先后发表了《平安》、《真理底神》、《女子问题和劳动问题》、《劳动者唯一的“靠着”》等文章,还曾连载翻译过《劳动运动通论》。这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共产党宣言》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思想基础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中国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也产生了十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一百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习近平在2020年6月27日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

初露锋芒

共产党上海党部在1921年开始做组织工作,首先在沪西小沙渡,着手开办劳动补习学校,主持者为李启汉。此地是上海纱厂集中区域之一。长辛店和小沙渡两地都是中国共产党最初做职工运动的起点。

李启汉(1898-1927),又名李森,湖南江华人。1920年春到上海,8月参加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领导上海工人运动、省港大罢工等。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兼干事局局长。1927年4月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英勇就义。

1920年秋,中共发起组委托成员李启汉到沪西小沙渡纱厂集中区开办工人半日学校,对工人进行文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工人半日学校地处小沙渡槟榔路(今安远路)锦绣里62弄178-190号。锦绣里是由日商内外棉九厂出资建造的两层楼简陋工房,共31幢。李启汉租借3个门号为办学场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上海浦东英美烟公司工人发生了大罢工。党派遣李启汉领导罢工斗争。8月11日,持续了三个多星期的罢工宣告胜利结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通过的决议明确了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从此,工人运动方兴未艾。

历经风雨

邓中夏(1894-1933),原名邓康,字仲澥,湖南宜章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20年5月在长辛店组织工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成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1922年7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其代表资格未完全确定),当选为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3年同蔡和森等创建上海大学。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邓中夏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赴上海,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总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1925年当选全总执委,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后领导省港大罢工,历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书记。1933年9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被捕,之后,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国民党的中央要员利用他遭遇的不公,劝他改弦易辙。他义正辞严地说:“我被撤销职务,这是我们党内的事,与你们无关。”监狱内的党支部得知邓中夏多次被国民党中央要员传唤,便询问他的政治态度。他饱含深情作答:“我坚持理想,就是骨头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

     “就是骨头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

——邓中夏

巾帼强音

在本次主题图片展的四大章节中,每一章节都会有一位女性工运人物,她们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而在“启蒙”章节中,登场的便是向警予。

向警予主编的《妇女周报》是唯一能反映全国妇女运动全貌的刊物,成为当时指导全国妇女运动的“精神的中心”。1923年,向警予在《妇女周报》第六期撰文《一个紧急的提议》、《告丝厂劳苦女工同胞》,号召丝厂女工奋起抗争,实现“每日工作九小时,每月休息两日”;以上海海员罢工胜利的经验,教导丝厂女工要在团体指挥下万众一心,“只有团结奋斗是惟一的武器”。

1923年,向警予在《前锋》发表《中国最近妇女运动》,文中汇总《1922年中国劳动妇女罢工运动表》,说明在这60余次罢工中,以上海丝厂女工同盟罢工、日华纱厂罢工、湖北英美香烟厂罢工人数最多,运动最为激烈。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上,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大会通过由她起草的《妇女运动决议案》。

“慈母心肠,英雄气魄”。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志还看女英雄。这就是中共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向警予的写照。在遍布上海的轻工业工厂中,女工受剥削深重。向警予的出现,为她们带来了曙光。向警予将妇女解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1928年3月,她在武汉被捕,被关押在卫戍司令部军法处。在狱中的深夜,她时常面壁而坐,对着图片上的两个孩子满怀深情地说:“妮妮、博博,妈妈在叫你们呢,你们听见了吗……”说着说着,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实堪称:天长路远思念苦,狱中凄凉断肠声。

“我是向警予,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死而无憾!”

——在赴刑场的途中,向警予高声呐喊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