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1年08月10日

米面香飘美丽乡村

高桥:校地携手 开启共富“未来式”

阅读量:1789    本文字数:2392

本报讯 (记者 陈珍妮 通讯员 林佳云) 8月2日傍晚,在高桥街道下浦郑村的特色米面产业园内,米面加工户们正忙着为当天后半夜的米面制作做准备。只见他们拿着竹簸箕将水缸里已经浸透、浸胀的早白米捞出,倒入专门的机器打磨成米浆,再一袋袋灌装起来叠进压浆机一点点压干。不一会儿,加工点周边的空气里,一股淡淡的米香飘散开来。

下浦郑村从事米面产业生产加工已有百年历史,生产的米面口感爽滑,米香浓郁,在台州市占有60%的市场。但米面产业也面临着生产标准尚未建立、品牌形象尚未鲜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等问题,产业发展后继乏力。如何把米面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高桥街道将重要的一步棋落在了下浦郑米面产业振兴,通过前期整合资源、聚力提升米面产业,初步实现了米面产业生产规模从散到集,品牌文化从无到有,发展模式从脏乱差到可持续的跨越。

但发展的同时,缺少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流程等因素依然制约米面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精细化发展。为此,高桥街道和浙江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依托米面产业结对共建,采取校地合作的方式,借智引智高校人才科技资源,通过机械替代解决工作时间过长带来的劳动力匮乏、从业人员老化等难题,助推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转型升级,拓宽群众致富路。

2019年合作之初,项目团队不断实地踏看、召开讲座、多方论证、打磨规划方案;2020年,辅助研发包括七彩米面在内的新产品6个,并建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今年以来,对接推进米面自动化工厂建设(米面3.0版本)……两年时间,项目团队来下浦郑村对接20余次,作为下浦郑村米面产业振兴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浙江工业大学食品营养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历经了米面产业几个时期的发展蝶变,也见证了校地合作下米面产业的变革,他笑称自己已经是“半个下浦郑村民”了。

“我们项目团队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原先下浦郑村都是一家一户采用传统手工来做米面,非常耗体力、耗时间,劳动效率很低。同时,各家庭小作坊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杨开告诉记者,“前期经过街道及村居两级干部群众的努力,原先零散的小作坊被集中成9家,并建立了米面集中加工点,开始采用半机械化方式生产米面。我们这边后续就生产流程改善、加工条件完善等方面跟进指导,辅助加工点进行规范提升。”改造之后,整个米面产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如今,下浦郑村米面产业已实现了从手工制作的米面1.0升级到半机械化加工的米面2.0的转型升级,年产量1100多万斤,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

从米面1.0到米面2.0,越来越多村民因此受益。多年前,乘着建设特色米面产业园的东风,在城区上班的胡晨戬回到村里接手母亲的米面生意。谈及米面半机械化生产带来的收益,胡晨戬坦言,自己在过去几年里紧跟本地产业“同频共振”,深刻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益处。他不仅在浙江工业大学食品学院专家的指点下顺利开发出了新品——七彩米面,自家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年收入翻了三番,“以前在家里纯手工做的时候,一天最多做两三百斤米,平均每年收入一两万元。自从加入园区半机械化生产后,需要手工操作的部分变得简单了,我们制作米面也轻松多了,一天能做到七八百斤米,年收入也增加到五六万元。”胡晨戬笑着说,如今,他们一家的生活“幸福又美好”。

“目前,我们跟浙工大食品学院正在谋划建设米面3.0。”下浦郑村村委会主任林保平告诉记者,“预计3年内完成三期建设,届时米面制作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模式,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1亿元。同时,全自动化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繁重的体力劳动,村里一些因无法继续从事过重体力劳动而收入微薄的老人们也能参与做面或者参股入股,让大家都能有一份收入,从而带动全村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还不止于此。近日,浙江工业大学“青说青听”理论宣讲流动车在下浦郑村老戏台边火热开讲。这是一场接地气的科技理论宣讲,讲课的宣讲员正是“半个下浦郑村民”的杨开。近1个小时的宣讲中,他立足自身专业领域,联系校地合作实践,对接本地群众期盼,围绕“产业振兴”“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关键词,与现场的村民一同探讨米面技术的来源和优势,通过讲“百姓话”和“身边事”向群众宣讲普及身边正在发生的米面科技发展和共同富裕实践,把理论传播融于产业创新实践的故事中,讲得生动易懂、入脑入心。

听了宣讲后,曾任下浦郑村党支部书记的郑人杰心潮澎湃,“我听了之后非常激动,对下浦郑村的未来也充满信心。过去我们老百姓做米面也不懂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自己埋头尝试,现在有了浙江工业大学专家学者们的帮助,这是给我们下浦郑村发展插上了一双‘金翅膀’。我相信我们今后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村民胡从禹也表示自己在听了宣讲后信心百倍,他将全力支持本村米面产业发展,“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包括浙工大的专家们都全心全意帮助我们发展米面产业,作为村里的一员,我很感动,也充满动力。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够打造一个更美更富的下浦郑村。”

不只是村民收获满满,浙江工业大学“青说青听”未来科学家理论宣讲团未来科学家代表陈康垒,也在参加这次宣讲活动中,感受到了产业振兴项目的驱动力。他说:“我专业学的是工业产业自动化,也就是通过高科技产业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这次宣讲活动的准备让我了解到,下浦郑村正积极开展米面工业化生产方面的探索,这与我的专业契合,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希望未来有机会参与到下浦郑村的工业化、数字化建设中,在学有所用的同时,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米面产业振兴的校地合作,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人才、知识、资本,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诸多美好期许阔步向前。“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挥校地合作的优势,结合美丽城镇建设,充分依托浙江工业大学专家教授团队的指导优势,通过产业振兴辐射带动全村共富,着力将下浦郑村打造成为以米面产业为主导,集乡村度假休闲、多元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农业主题型米面特色小镇。”高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