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8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缑城周刊
2021年08月18日

文创产品

能文亦能武 吸睛又吸金

记者 赵燕 通讯员 徐铭怿 储玲琴

这个七夕,王慧慧一直在赶制植物染系列文创作品《梦里前童·古韵青风》。在今年的“乡建”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她的文创作品《梦里前童·古韵青风》将古镇元素巧妙体现在产品中,既不显得生搬硬套,又贴合当下审美潮流,她染的“石花窗”衣服,因为带有深深的古镇文化符号,已被游客抢购一空。

当文创产品“撞”上文化底蕴丰富的宁海,已砰然擦出能文能武的火花,让产品既有“文艺范”又有“烟火气”,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文创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推动宁海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同时也为促进宁海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一股新动力。

 

构建文创人才的“磁场”

7月31日,由县委宣传部、县人才办举办的“乡建艺术家”星级评定暨“乡建”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在东方艺术博物馆进行比拼,来自全县各地的100名“乡建艺术家”带着千余件文创产品同场“竞技”,评委则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的教授及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负责人,王慧慧就是在这次比拼中脱颖而出的五星级乡建艺术家。

为充分激发基层群众的内生动力、汇聚分布在各行各业技术能手、传统匠人等对象的文化创意,培育和发现一批带不走的“乡建艺术家”,去年10月,我县启动首批“乡建艺术家”星级评定暨“乡建”创意大赛,邀请各个乡镇的民间技艺高手报名参赛。在首届赛事上,来自宁海乡间的木匠、漆匠、石匠、花匠、篾匠等能工巧匠围绕毛洋村内一处破旧的四合院,八仙过海,各显本领。评审团综合作品的技艺技能水平、创意水平、启发意义等方面,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授予选手们一星级至五星级“乡建艺术家”称号。来自桥头胡街道龙储村村民储荣华就是上届的四星级“乡建艺术家”。

本届大赛,他带来的老牛酒坛、飞龙酒坛、银蛇酒坛……用随处可见的酒坛做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让人眼前一亮,不少游客在这里打卡拍照。

储荣华28岁时就去上海从事园林设计和施工,由于他好学,爱钻研,几年后就学得一手好手艺。2019年4月,我县启动“艺术振兴乡村”行动,来自宁波大学的学生来到龙储村,投身庭院设计,储荣华也加入进来。捡石头、拌水泥、垒石基、叠墙面……凭借自己多年学得的技艺,储荣华在村民家中和大学生一起垒起了石墙,还用酒坛做成了盆景,扮靓村庄。

“以前,总觉得艺术很高大上,离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远。现在看来,艺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储荣华由衷地感叹。

 

点燃追逐梦想的舞台

几十种刨子、锯子、凿子敲敲打打,不用一根铁钉,榫卯严丝合缝,大到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开裂或者散架的“千工床”、“万工轿”,小到精致细腻的小首饰盒,都是五匠出品的杰作。如何让这些沿袭下来的老手艺、非遗文化与文创作品进行交叉和融合,优势互补,走出一条创意创新的发展之路?一大批文创产品在这次大赛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在东方艺术博物馆900平方米的展厅内,摆放着泥金彩漆文房用具、迷你古戏台、龙凤呈祥提篮等千余件作品,涵盖雕刻、植物染、剪纸等非遗传承手艺,充分展现了宁海“五匠”的高超技艺。

在刺绣展柜上,背着“力洋酒”的螃蟹、绣着柔石人像的书本等一系列刺绣文创作品,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我们村以宁海历史名人、知名景点和特产为题材,用土布配以白线素描刺绣、拼布工艺、盘扣工艺等,创作了一系列的实用布艺产品和有趣的珍鲜玩偶。”来自宁海望府村的谢亚芬表示。

大佳何镇涨坑村村民林追权这次则凭着自己精湛的木工手艺,带来一头不喝水、不吃草的“木牛流马”来参赛。“我是模仿诸葛亮当年用来运送粮草的‘木牛流马’制作的,改良了一点工艺,主要是用来运东西的。”林追权说,“木牛流马”全部用木头做成,头部是个牛头,配有四条腿和三个轮子,中间可以乘坐,使用起来跟普通的手拉车类似,尾巴控制方向,牛头里的舌头放下来就能把车锁住。驾驶员可以坐在椅子上,很轻松地操作。“材料用的都是平时做木工活剩下的边角料。”林追权自豪地说,“不少人看到我做的东西很新奇,都想把这头牛牵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常规的布偶、扇子、挂件等常见作品,还开发出了耳环、手链、提包、衣饰等生活用品。

在王慧慧的植物染系列作品《梦里前童·古韵青风》展台前,一件件衣服被“印”上了石花窗,一块块蓝布上“印”着前童古镇的风貌,一个个手提包上绣上了“十里红妆”“元宵行会”“耍牙”“泥金彩漆”等宁海元素,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感到十分惊艳。

 

培植乡村振兴的沃土

“现在很多人都找我买雕花的酒坛,做一个差不多要花费1到3天,我已经卖了30多个酒坛了,后面我还要做八仙过海的造型。”储荣华指着身边用酒坛制作的花盆说。而来自宁波的游客袁霞红一下就被这些酒坛的文创作品所吸引:“花雕酒坛常常见到,这雕花酒坛还是头一次见。”

“千余件文创产品,让我们看到了乡村艺术家凝结在产品中的匠心和创意,极具宁海特色。”从宁波赶来参观的游客陈女士表示,在本次文创作品展中,让她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不少作品创意来自生活,通过作品就能找到一种归宿感。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如今,这批集欣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文创作品,已开始在市场上开疆拓土,成了旅游市场的宠儿。

“刚刚有个顾客找我定做了100件‘石花窗’的衣服,这两天正加紧赶出来。”在前童古镇,“乡建艺术家”王慧慧最近有点忙,“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这么受欢迎,自从参加了大赛,名气大增,有不少人下了订单。”谢亚芬团队用宁海历史名人、知名景点和特产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实用布艺产品,在制作期间,就收到宁波新华书店上百件的订单。

特色地方文化往往是一个村落的符号与情怀,在市场与情怀之间,如何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有时或许只隔着一个创新。而“乡建艺术家”星级评定暨“乡建”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的举办,无疑培植了一个理想通往市场的“梦工场”。正是这个“梦工场”,让乡村人才返乡创业有了劲头、奔头和干头。

正如宁海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所说:“大赛以民间‘乡建艺术家’为抓手,设计出一批具有宁海地方特色和具有产业潜力的文创产品,激发基层群众的内生动力和文化创意,用艺术创造力助力文化产业孵化,为乡村振兴发现和培育一批优秀的能工巧匠、艺术设计人才。”

人才兴,乡村兴。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宁海一直在努力下活这盘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